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15 00:02:44瀏覽2764|回應3|推薦51 | |
讀Rosy一系列的「菊島之旅」,那些藍天碧海天人菊的美麗照片,勾惹得我心癢難耐,恨不能長一雙翅膀,立時飛到澎湖去…… 不能即刻如願,幸好,我知道一個差可比擬的地方,它具備了某些代表澎湖的意象,也算是聊勝於無了。 石門的富貴角燈塔步道最近幾年才開放,在此之前是屬於軍事管制區,它從整地到修築道路的過程中,我造訪過幾次,幾乎是看著它從無到有,對它有一股特別親近的感情。 富貴角的地形是「火山熔岩的留經所形成,具有岩塊堅硬、砂粒充足及風勢強勁等三項特徵,足以生成『風稜石』的必備條件。富貴角的風稜石在數量及規模上都相當可觀,稱得是台灣首屈一指。」 沿著這條水洗子石磚小徑走,一旁的沙地開滿了菊紅色小花--天人菊。 天人菊原產在北美洲,她耐風、抗潮、生命力強韌,繁殖能力驚人,是良好的防風定沙植物。 她的花語是協力、團結。 印象中,澎湖滿山遍野開滿了天人菊,橘紅色小花被命為澎湖的縣花,她處於四面環海鹽分極高的惡劣氣候,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正表現出澎湖人天性,不因惡劣的環境而屈服。天人菊象徵了「澎湖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堅忍毅力」。
北海岸原本沒有天人菊,最早開始在老梅海邊沙丘有幾撮,不知是人為灑種或是從澎湖漂洋過海而來,後來一年比一年多,蔓延整個老梅海岸線,驅走了最早進駐的澎其菊,儼然成為固守在沙地上植物的灘頭堡。 那麼脆弱的花片怎經得起海風強勁的吹拂?別怕,她們深懂得「風吹草偃」的求生之道。 天人菊與風稜石的對話,他們有著相同的本質,同樣都是「肇始於風的堅毅」。 風,夾沙帶泥的往高處吹,一不留神,沙子吹進了眼睛,盱瞇了我的視線;天人菊笑顏不改,嬌豔如常。 站在步道的最高點,俯瞰由石門礁岸所形成的老梅海灘,那半月型的海灣美的令人心醉。 沙灘上那片綠色的礁岩,就是著名的老梅石槽,是全台保留最完整的藻礁地質。 隱隱可見矗立在石門山丘上的六支大風車,與海的這一端相呼應,原來世界的距離近得只有幾里之遙。 走富貴角步道的最終目的,當然就是那座駐立於岬角有百年歷史的台灣最北端燈塔--富貴角燈塔。 再往前走幾步,黑白相間的燈塔完整的出現眼前。 燈塔內部仍未對外開放,在門禁森嚴的牆外,仰首看著這座祥和中透著力量的燈塔,遙想當年(西元1895年)建造燈塔的艱辛,在往後的百年間,指引過多少黑暗中航行的船隻,尤其是在秋冬時節的霧季,導航的工作更顯得重要無比,藉著燈塔內加設的霧笛傳達笛音,帶領船隻航向安全的港灣。 過了燈塔之後,步道一直延伸到富基漁港,遊客可順道大啖海鮮犒賞五臟廟,也可像我一樣,依尋唐吉柯德的腳步,追逐風車的蹤跡。 從十八王公廟旁的岔路往山上走,大約三分鐘車程就到了石門風車公園,台電在此設立台灣本島第一座商業運轉的風力發電站。 風力發電站僅開放第一座風力發電機周邊區域作為觀光之用,設置有停車場、觀景棧道,讓遊客輕鬆的接近高高在上的風車。 在富貴角遠望風車是六支一字排開,深入風車陣營裡面,才發現是各據山頭、各自為政,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不是山下所看到的。 有時真相會被我們的眼睛所矇蔽。 在觀景平台遠眺北海岸,是一種全新的視野,感覺大海更遼闊,心胸更舒展。 由木棧道可步行到1號風車下方的觀海平台,感受高68.5公尺、葉片直徑47公尺的巨型風車的強烈震撼。 葉片迎風轉動,在頭頂上發出咻咻的巨響,幾乎把耳膜振破。零距離才能真切感受風的威力有多大。 轉動的葉片形成三角態勢,有如大鵬展翅,欲乘風飛去! 人們喜歡風車的原因,是嚮往它隨風飛翔的自由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