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7 00:25:06瀏覽8340|回應0|推薦158 | |
從花蓮火車後站往中正路市區,中午的太陽大織艷網,走在有樹蔭的人行道,絲毫不覺陽光毒辣,若有風吹來,還能覺得絲絲涼意。 行走在都市街道上,我特別對行道樹心懷感激--沒有樹的城市形同沙漠,人生活在其中好比失水的魚。 走著走著,忽聞陣陣花香,不是很強烈的濃香,但也不是讓人忽略的清淡,就是那種不輕不重恰恰好的香氣,聞著讓人感覺怡然氣爽。 花香打哪兒來?應是從樹稍隨著氣流飄散下來。 埋頭走在樹下,沒有去留意行道樹是什麼樹種,乍看樹葉油油綠,樹型也無特殊之處,就和一般常見的榕樹、茄苳差不多(這是非常粗心的觀察,仔細比較其實差很多)。 樹長的高,仰頭看那樹花,卻是我曾經見過的,它有個美麗的名字--瓊崖海棠。 那不就是我要找的樹嗎?以為明禮路才有瓊崖海棠,想不到在中正路末端也有,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喜歡「瓊崖海棠」這個名字,光聽名字就很美的樹種,它的花也是秀麗雅致,與名字相得益彰的美。 路底拐個彎,來到了明禮路,由瓊崖海棠組成的行道樹,形成一條蒼鬱的廊道。 瓊崖海棠雖是台灣原生種,以此為行道樹的街道並不多見,花蓮明禮路上的瓊崖海棠,據說是全台唯一的綠色廊道。 (這種說法不盡然正確,我在墾丁、花東和宜蘭等地發現不少以瓊崖海棠當路樹,不過沒有明禮路那般知名罷了。)
這些行道樹是在民國前3年,日治政府慶祝台灣總督府花蓮港醫院落成時,特別栽種39棵瓊崖海棠紀念樹。 算一算,這批瓊崖海棠見證了花蓮百年歷史。 瓊崖海棠未必是台灣唯一的行道樹,若說是全台唯一的瓊崖海棠百年綠廊,那就毫無爭議了。 瓊崖海棠是典型的熱帶海岸樹種,能抗風、耐鹽、耐旱,從台東花蓮到屏東,綠島到蘭嶼都可見到高大的植株,最高可以長到十五公尺,其木材堅硬耐蛀,適合作為樑柱、杵臼或農具。 瓊崖海棠在分類上屬於藤黃科,學名中Calophyllum為拉丁文,意謂「美麗的葉」;種小名 inophyllum意為「細脈的葉」;整體言其漂亮的革質葉、富光澤和緻密的平行葉脈。(來源: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2&bdsn=373) 橢圓形的葉子厚實,兩面皆有光亮的油脂,正是濱海植物的特徵,可在強風、高鹽分的惡劣環境下生存。 小小的花,像太陽一樣明亮照人。 一顆顆圓滾滾的種殼,有如滿月般毫無缺陷,南部人稱它為「國旗子」(升國旗作旗竿前端的圓球)。 果實初為粉綠色,成熟時由綠轉赤褐色,據說可生食,有甜味;未成熟的果實會酸,可以加糖醃過。 果實內藏種子一粒,可榨油做「苦油」,或供醫藥、染料、潤滑油,用途非常廣。 總長350公尺的瓊崖海棠,樹齡超過百年的綠廊道,卻沒有相等樹齡的樹高、也沒有老樹蓊鬱的樹冠,整體看來就是被壓抑以及修剪過度的不協調。 本應在泥土自由成長,卻因固封樹基的柏油使根系無法伸展、無法呼吸,而日漸衰老。 瓊崖海棠快速衰老,樹身嶙峋斑駁,枝幹痀僂彎曲,呈現老態龍鍾的疲弱,沒有老樹應有的蒼勁。 1994年間陸續感染褐根腐病,更讓瓊崖海棠的生長雪上加霜,原本綠蔭成林的樹木出現枯萎情況,所幸請來樹醫生來幫老樹進行「外科手術」,挖除腐朽部分,在樹幹裡置入營養劑或殺蟲劑,最後貼上「人工皮膚」防止病菌感染,才使得老樹絕處逢生。 每一棵瓊崖海棠都有縣政府掛牌編號列管保護,這是花蓮縣內的「活古蹟」。 每一棵瓊崖海棠都有東一塊、西一塊的「補丁」,歷經百年風霜歲月的名牌。 老樹重現生機,雖掩不住蒼桑的疲態,仍努力發出新芽、長出新幹。 台灣在1645年就有行道樹栽植的紀錄,但因為土地開發與環境變遷因素,很少有行道樹的年紀超過百年以上,明禮路的百年瓊崖海棠就顯得特別難得。
瓊崖海棠永不放棄的生命力,對抗著環境的不友善與病菌的入侵,以緩慢的速度開枝散葉,構成一條珍貴的翡翠綠廊道。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