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2/18 21:17:22瀏覽1943|回應3|推薦58 | |
1、Dear neighbor... 有需要整天洗東西嗎?
從溫暖的 NZ 返台已經超過一週,頗為享受台北市區住處「覓食」的方便性,但仍不習慣的就是,樓上鄰居太太過年期間在深夜用水(浴室、廚房、洗衣機),影響我的睡眠,讓人苦惱。
特別是,這個假期只要隔天是好天氣,鄰居太太就會大洗特洗,而且通常是從晚上 11 點持續到隔天 2 點,耳塞和助眠的 herbs 都不見效 ─ 只能等她洗完。我去年剛搬來時嘗試跟她當面溝通,她會笑笑說那不是她,我弄錯了。後來寫了 e-mail 和信,樓上鄰居的先生因和我先生是同事,特地帶著太太來我家按門鈴,說會盡量約束家人,但明顯地鄰居太太頗不高興,說奇怪以前的住戶都從來沒有抱怨過,只有我、、、
我知道自己對聲音比較敏感,所以也不敢要求太多。用 app 測過,深夜樓上使用浴室時我在臥室最高會聽到 36 分貝。如果白天很累,被吵醒後可能過不久就睡著,但如果聲響持續 2 或 3 小時,那就不容易再入睡了。這樣子隔天都很不舒服,有時還會犯偏頭痛,一個工作天就毀了。
今天下午鄰居太太又不知在刷洗什麼,持續發出「割~刮~刮~刮」的聲音,雖然我最怕這類「指甲刮過黑板」的聲音,但心裡還是希望,她下午刷洗累了,晚上就會「放我一馬」。
鄰居的先生在學校擔任高階行政職務,學術也做得很好,總是早出晚歸,非常忙碌;新年假期大家都沒有上班,我也不好意思要鄰居配合我的作息時間。不過如果開學後鄰居太太還是這樣,我只能再請先生幫我跟樓上鄰居溝通了,要不然她每週幾次深夜刷洗床單、毛巾、地墊等,樓下的、夜不成眠的我可能會抓狂、、、
(我承認自己不是很會清潔/整理家裡,可是,為什麼有那麼多東西可以洗阿?) (要開學了,因為任教的都是必修課程,時間不能夠更動。加上系務會議和各種委員會、甄試、邀請來求職者學術演講、、、會是很忙的一個學期、、、這也可能導致我最近特別敏感吧、、、)
2、Dear students... 去年的教學評鑑
這一班特別難教。將近 100 人的班級,除了大三本科,有輔系、雙主修、交換生、大四大五重修的,程度不一。偏偏又是和匯率有關的課程,根據以前的教學經驗,有概念的學生一點就通,沒有概念的,到了學期末還有些困惑,究竟是哪一國的貨幣價值比較大?(I know 這有點難想像,但實際狀況確是如此、、、教師也是,若不妥善準備,上課推導到相反的結論,也時常有所聞)
學生態度也很分歧,中國交換生的學習態度最好,大三本科學生最不認真。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位大三本科學生,都很自我中心;一位是不管冬夏一身黑衣厚外套,下課時同樣的問題可以問超過三次(我的耐性極限),只好請他到我的 office hours 來詳加討論,但不管我怎麼引導,他就是一逕兒要我重述,講到他開竅為止。因為很用功,成績倒是不錯;只是為了讓我自己下課能喘一口氣,也讓其他同學有機會問問題,我還得明確告知全班同學下課問問題,每人只有一次 quota…
有一次進度超前提早下課,這位同學纏著我問了將近 20 分鐘的問題,當中我只要暗示「今天到此為止」,他就大聲抗議說還沒有到預計的下課時間!(看學生激動到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只好讓他繼續問了;這、、、要先顧及學生的情緒,才可能進而訓練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吧、、、)
另外一位學生,應該是天資相當聰穎,上課不停和同學聊天。我通常開玩笑請說話的同學有問題直接問我就好,想不到這位同學馬上發表高見,說我剛剛舉的例子,雖然其他同學不斷點頭深有同感,他覺得「沒有太大意義」、、、顯然是要表現自己比老師優秀、、、
後來才知道這位同學其實是 ABC,高中才回台就讀,我採用的原文教科書對他來說太過容易(英文是他的 first language)。有時我解釋英文題目的題意也讓他不耐、、、不過我也只能為大部分的同學著想,學校鼓勵雙主修、輔系和交換生,我們當老師的,也只能被動接受學校政策阿(誰不希望班級人數少一些,教師可以顧及個別學生需求呢?)。
果不其然,學生的教學評鑑並不算好,不過還是明顯高於所有教師的平均。個別建議呢,有些說老師講得太快,有些說太簡單,當然也有說課程很有趣的、、、反正我 did my best, 對得起我自己的良心就好嘍。
今年預計會讓學生操作虛擬帳戶,希望課程會更貼近實務一些;不過太實務也不行,有些學生只要舉例中超過 3 個 entities, 例如進口商、出口商加上往來銀行或供應商,就會馬上「當機」的;到時候又要怪老師教得太難了、、、(感覺學生愈來愈「自我感覺良好」,難伺候歐、、、)
3. Ed 的新 career plan
去年 (2017) Ed 回台僅僅三週,就是為了趕回 NZ 去進行暑期計畫。計畫主題是研究運動 intensity 和腦細胞增生的關係,是 Ed 很有興趣的主題;不但有 pay, 又可能和指導老師合作發表論文,機會相當難得。
計畫進行中 Ed 才知道,工作的大部分內容是 data entry, 還有 statistical analysis 和把研究結果寫成 draft. Ed 只是大三升大四學生,第一次接觸研究計畫,指導老師只有他一位研究助理,他若有問題只能直接問老師,不是想像中老師有個 research team, 有其他 Masters/PhD students 可以請教。
(不但如此,Ed 說其實指導老師還有個 boss, 只是後者不會叫 Ed 做事、、、看就知道 Ed 已經不太忙得過來)
到 NZ 探訪孩子時,看到 Ed 累成那樣有些不忍心。照工作時數來算,他所領的應該不到 NZ 的最低薪資(而且這類工作依照規定要給 holiday premium…);但老師願意帶著 Ed 寫論文,是很難得的學習經驗,無法用 $$ 衡量。
Ed 說,其實 data entry 並不容易,單調易錯不說,實際上要做 statistical analysis 時才發現 formatting 格式設計不佳,要調整 format 甚至重新 key in. 他遺傳到我的筋骨問題,無法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時常要起身走動,有時腰背太過酸痛必須提早下班、、、
後來 Ed 的指導老師看不過去,寫 e-mail 告知 Ed, 對他的工作進度不滿意。Ed 也照實告知老師他的身體狀況。還好老師願意讓他縮短上班時間,回家補進度(這一對師生的溝通真的很不錯,很感謝 Ed 的老師願意體諒、、、)
目前研究計畫還在進行,不過 Ed 已經不想日後進入學術圈(因為長時間待在電腦前寫論文將是常態)。我覺得他這樣很好,之前為了 career development, 不但和學校 career counselling 約時間作測驗、懇談數次,之後又自費參加業界生涯探索的課程。現在做 Summer research project, 又讓他提前瞭解學術生涯可能的挑戰、、、
Ed 說,他會申請成為 counsellor 的 program. 加上大學的訓練,這將會是 4+4 = 8 年的學習過程。經過這幾年來的摸索,他對未來的職業內容,至少有已經有適當的心理準備。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