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19 05:24:51瀏覽2528|回應6|推薦30 | |
今天這個題目,或許海峽對岸的網友會比較有興趣。 伊能靜最近出了一張新專輯,主打MV是一首叫「念奴嬌」的歌。或許是要繼續使用所謂「才女」的形象來行銷吧,歌詞中堆砌了蘇東坡的念奴嬌、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毛澤東的沁園春。先不說這樣拾人牙慧式的堆砌好不好,她光是在MV中唱錯了「羽扇綸巾」的「綸」字,據說就被咱們內地的網友批到臭頭。 如果我沒記錯,在我唸中學那個教科書依然是「一綱一本」的年代,國文課本裡就有蘇東坡的這闕詞,跟我差不多年代甚至更早時候的中學生應該「每個人」都會碰到這篇課文(這到底算一綱一本的優點還是缺點?!)。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當時無論情願或不情願地唸過這闕詞?還有多少人能夠馬上把這闕詞背出來?還有多少人知道「綸」這個字要唸「ㄍㄨㄢ」? Who cares? 聯考的「好處」就在這裡,只要考完試拿到成績單,你就算把「綸」唸成「ㄌㄨㄣ/」,甚至唸成「系」,也不會因此被退學。所以,唱錯一個字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對頂著「才女光環」的伊能靜而言或許真的很嚴重。我不知道是不是會抄幾句沁園春、念奴嬌就可以是「才女」,但若打著「才女」的形象行銷包裝,至少要多做些功課,免得砸了招牌。 話說回來,MV中一個穿得清涼漂亮的女生,扭腰擺臀、搔首弄姿,你真的會在乎她唱錯一個字嗎?好吧,老實說我不在乎,畢竟她在我眼中是要「飽眼福」的「娛樂藝人」,而非讓我「長知識」的「國文老師」! 在中國大陸另外有一個很「火」的人叫易中天,他是一個大學教授,在電視台一個叫「百家講壇」的節目中,開闢一個叫「品三國」的單元,據說很受觀眾好評。 我因此去找了一本他將節目內容改編成的書,書名也叫「品三國」。看了之後略感失望,我原先以為他會循黃仁宇、許倬雲那樣歷史學者的「路數」去剖析三國史,沒想到他在書中只是拿《三國演義》的故事與所謂「正史」《三國志》兩相對照,做做翻案文章,加上自己的詮釋。整體讀來讓我感到有些瑣碎。 但不得不佩服人家,好歹他易先生讀過《三國志》,且能講出個名堂,這點就比許多人強很多;但是看書中內容與敘事手法,能吸引「廣大的群眾」、創造電視台「高收視率」,我頗為懷疑。因為就我的感覺,那並不是很能吸引人的內容。 後來偶然看到他在電視上「品三國」的片段,我才發現他之所以會紅的原因,不在他是不是大學教授,也不在他是不是讀過《三國志》,而是他會用許多現代的俗語、俚語去詮釋三國的歷史。舉例而言,《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司馬懿在城下看到諸葛亮在城樓上撫琴,易中天大概是這麼說的: 司馬懿心想:「你在上面還能悠閒地『唱卡拉OK』,一定是有所準備,想騙我入城,如果我一攻進去,那麼你『卡拉』,我就要被『OK』了!」...... 正是這種帶點兒無厘頭的趣味,又加上一點兒大學教授的知識,把這個類似說書的場子炒得很熱鬧,難怪觀眾愛看;而這種無厘頭的語氣是無法在書中表現出來的,因此無法馬上吸引我這個讀者。畢竟在書中,我所期待的是一個能讓我「長知識」的「歷史學者」,而不是一個「言語逗趣」的「說書先生」。 現在什麼事情好像都不流行太「專」。說話字斟句酌、每個字都可以「唸對」的所謂「才女」一定乏味而不討喜;而不長腦袋只靠臉蛋的「庸脂俗粉」看久了又很膩味兒,所以會出現唱歌要帶點兒「沁園春」、「念奴嬌」的所謂「才女」,開闢出「第三條路」。 同樣,大家都不喜歡上枯燥的歷史課,但也不甘於只聽電視或電台中「講古」的「賣藥郎中」,所以頂著「大學教授」頭銜,帶點兒專業提供普羅大眾「聽故事」娛樂的「藝人」會紅得發紫。 總之,反正是娛樂,大夥兒何必認真呢?輕鬆點兒吧!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