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該不該捅教育部長一刀?
2009/01/06 00:47:34瀏覽4683|回應9|推薦30

        前教育部長杜正勝用錯了一句「罄竹難書」,揹上了難以擺脫的罵名、笑名;現任教育部長鄭瑞城的「鄭式冷笑話」也愛用成語,今天他用「始作俑者」來形容他的前前前前……..輩毛高文,是開玩笑?是真不懂?

身為唯恐天下不亂的記者,我又要怎麼看、怎麼寫這位我「廣義來說」的老師、這位在我大學畢業證書上簽名的校長?

事情是這樣的。老鄭出席一個公開場合致辭,台下坐了前教育部長毛高文。老鄭很謙虛,說應該請毛上台說話,因為「他是這個組織的『始作俑者』」。我猜老鄭的意思是要推崇這個單位是在毛任教育部長時促成的。

對老鄭來說,「始作俑者」=「創始人」,但是對孔子來說,「始作俑者」可是要「斷子絕孫」的!

「始作俑者」典故出於「孟子˙梁惠王上篇」,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原文是「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孔子認為用人偶陪葬,在意念上和用真人陪葬一樣,發明這套方法的人會有絕子絕孫的報應。後世用來比喻首創「惡例」的人。

老鄭這個成語被在場記者逮到小辮子,當記者委婉告訴他,這句成語有負面意思時,他楞了一下,忙說他講這句話「絕對是正面的」,「是熟朋友間開玩笑的話」,並強調,他瞭解毛高文是很隨和的人,應該不會介意。

我強烈懷疑老鄭不知道「始作俑者」有負面的意思;但也有人覺得他知道,只是他耍「鄭式冷笑話」另一案例而已。有一次,教育部邀請記者採訪教育局長會議,記者坐教育部交通車前往,老鄭連兩次笑稱記者是「公器私用」,引起記者抗議,後來他親自向記者道歉。

究竟老鄭懂不懂這句成語背後典故的意思,他事後不再對外表示意見,無從查考,但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內心的煎熬。

廣義來說,老鄭算是我的老師。我在學校「差一點」就要修到他的必修課,但到了那個學期,他老人家選上了校長,課換人開。唯一跟他接觸的經驗,是在電梯中短暫的半分鐘。

一個晚上,我在圖書館混到很晚,正要坐電梯下樓,碰巧遇到了當時的「鄭老師」,他不認識我,但還是很和藹地噓寒問暖:問我是什麼系,為什麼在圖書館待這麼晚。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位笑笑的「親切老杯杯」。

不諱言,我乍聽老鄭吐出「始作俑者」四個字的時候,猶豫過兩秒鐘:要不要寫?講錯成語算是啥芝麻綠豆大的屁事兒,何況說不定他真的是在「開玩笑」,誰哪天不用錯兩句成語?何必唯恐天下不亂地炒作?媒體,難道真要坐實「亂源」的角色嗎?

老杜講了「罄竹難書」,被罵到臭頭;為何對老鄭「輕輕放下」?我內心一股「謎之聲」這麼說。我的確不喜歡老杜某些時候的嘴臉,很多人大概也是這樣,好不容易逮到機會,絕對要「痛下殺手」。但不否認,他之前的學問做的還是有點兒成績的,某些待人接物的禮數還是周到的。

「事實」就是「事實」吧!新聞不就是講求「事實」嗎?「罄竹難書」用錯就是用錯,不因老杜討厭的嘴臉而故意栽贓他,也不因老杜的某些長處而刻意護短。

老鄭在大庭廣眾下誤用了「始作俑者」(無論是無心或故意)的意思,理應也就事論事,不會因為他是位「親切的老杯杯」而「暫且寄下這頓殺威棒」;也不會因為他「凡事再研議」的溫吞水行事做風而把他「往死裡打」。

當然啦,如果他是鄭教授、鄭校長,此語一出,會博得我哈哈一笑,說不定還會虧他兩句「亂用成語」;但一旦為官,「官樣」就必須拿出來。「官樣」不是擺架子,而是一種一絲不苟、言行謹慎的態度。開玩笑的幽默當然可以,但須「得體」,至少……成語不要亂用(好歹你教育部長要做全國這麼多小朋友的好榜樣吧),畢竟老杜的殷鑑不遠啊!

究竟要不要「捅」我這「廣義而言」的老師、在我大學畢業證書上簽名的校長、當朝「禮部尚書」一刀?

是為懺悔錄。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elebrification&aid=2539194
 引用者清單(1)  
2009/01/06 08:11 【左撇子的部落格】 原 來 教 育 部 長 不 能 用 錯 成 語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23 20:32
有些人其實是不適合當官的,看看早期的龔鵬程,今日的郭冠英~馬政府裏這種人似乎還不少哩~咱們且看著吧~
暱稱已被使用好吧(celebrification) 於 2009-03-28 00:57 回覆:
咱們且拭目以待嚕,唉~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謹言慎行
2009/02/15 17:21

不管怎麼說,身為部長大人,

動見觀瞻,總是應該謹言慎行,

別像老杜、李遠哲...一干人等之不入流言行。

暱稱已被使用好吧(celebrification) 於 2009-02-15 20:45 回覆:
誠哉斯言!

專宰小人
應該把始做甬者..這成語..國語字典意思,貼出來吧
2009/02/08 19:46

其實,成語是有所謂的衍申意義的.也就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當然意思會有所改變.這鍋教育部長??到現在,比起杜龜 還不出名耶. 大家的重點,全都在陳x扁一家子身上.

對於教育部長??說是好運?說是歹運?誰知道.但是,對於杜龜..我真的很討厭他.因為,國中小學生被思想毒化太嚴重啦

暱稱已被使用好吧(celebrification) 於 2009-02-12 21:11 回覆:
此成語的解釋,可參考教育部國語辭典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是這樣說沒錯~
2009/02/05 17:50

雖然說媒體老愛斷章取義

可是身為教育部長也不該隨便亂用成語

就因為他是教育部長

所以不行

因為現在很多學生已然無法分辨什麼是真的什麼是開玩笑

身為教育部長應該是榜樣而不是笑話

他以為這樣就很幽默?

再說吧!

這樣的幽默會教壞學生與其不要!

暱稱已被使用好吧(celebrification) 於 2009-02-12 21:10 回覆:

您說的是,「笑話」與「榜樣」的分際拿捏,是教育部長最基本要做的功課。


斑尼鈍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見縫插針何時休?
2009/01/10 03:31
我真的很希望媒體斷章取義、見縫插針、譁眾取寵的惡習可以早日終止。

鄭部長講這話到底是否誤用成語,從媒體記者對現場的描述可以清楚判斷。我覺得明明是單純的開玩笑,硬要被拿來做文章,輕者說是冷笑話,重者將他比成杜正勝的「罄竹難書」。難道整個會議活動本身沒有任何值得報導之處嗎?難道記者與媒體非要如此糟蹋人嗎?

更何況鄭部長是新聞學者,多少媒體人直接或間接受教於他!就算沒上過他的課,沒讀過他的書籍論文,對前輩學者也總該有點基本的尊重吧。

我同意作者所說:新聞就應報導事實,為官之人講話也應看場合。但若真只是報導事實的話,何以眾媒體都論斷他「誤用成語」,並用嘲諷的筆調報導鄭部長說是開玩笑的說法?這是否也反應了媒體過份自我膨脹的心態?

記者有兩種稱號:好聽的叫「無冕王」,難聽的叫「文化流氓」。(年輕一輩的記者似乎只知道前者)人們有這樣的觀感是有道理的。記者動動筆動動嘴就可以發揮莫大影響力,因此更該謹慎、自重、自愛。

最後我有點好奇:版主您開口閉口老鄭長老鄭短的,是否已跟鄭部長熟到可稱兄道弟?若否,那您是否覺得對這位曾簽發畢業證書給您的校長/教授/部長有失尊重呢?還是這就是您心目中「滿不在乎的平民調調」?(或許我已經過時了,無法理解這樣的幽默....)

年屆不惑的媒體人
暱稱已被使用好吧(celebrification) 於 2009-01-10 18:38 回覆:

‧「從媒體記者對現場的描述可以清楚判斷」-->千萬別盡信媒體!(尤其是媒體人自己)

‧「難道整個會議活動本身沒有任何值得報導之處嗎?」-->我真的很想幫您請教主辦單位。

‧「對前輩學者也總該有點基本的尊重吧」-->「基本」...嗯,好問題,多基本?標準是「隱惡揚善」嗎?(這絕對不會是媒體人的標準!)

‧「我同意作者所說......」-->謝謝!

‧何以眾媒體都論斷他「誤用成語」,......是否也反應了媒體過份自我膨脹的心態?-->見教育部國語辭典對「始作俑者」的解釋。

‧「年輕一輩的記者似乎只知道無冕王」-->不,年輕記者只知道「文化流氓」,哈!

‧「記者動動筆動動嘴就可以發揮莫大影響力」-->您確定嗎?再次提醒:千萬別盡信媒體!

‧「版主您開口閉口老鄭長老鄭短」-->「老鄭」只有兩個字,「鄭瑞城」或「鄭部長」有三個字,版主比較懶......

‧「或許我已經過時了,無法理解這樣的幽默」-->竊以為,您的幽默感是版主的3.46倍。


dickhead
果真如此?
2009/01/09 03:43
始作俑者這個成語晚近的確有貶意,
但是就邏輯上和孟子引用這句成語修理那個勇於認錯絕不改過的梁惠王的前後文來判斷,原始意義可能是:用人俑陪葬的人難道沒有子孫嗎?有褒獎不用活人殉葬的意味。

至於捅與不捅?對於不知道自己可能用對成語而就馬虎道歉,身居教育部長在有洋漢學家在場的正式場合丟人現眼...  這種學識不足,沒有官員風範,一心就想耍寶的人,不捅他捅誰?  

難道我們的標準要降低到洗錢又說謊才捅嗎?
暱稱已被使用好吧(celebrification) 於 2009-01-10 18:27 回覆:
「不知道自己可能用對成語」,呵呵,這個說法有趣!

飛行小牛在等待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不該!
2009/01/09 00:33
不該!有人被阿扁一族氣得說:「真想殺他全家!」就被阿扁舉報成陰謀行刺前總統。這「捅一刀」是否背後的引申是比荊軻,則是讀者自證。不過,撥亂反正,則是應該的。只是,法理不外人情,為文針砭時事,也應就事論事,不應譁眾取寵。

人非聖賢。姑且不論鄭瑞城先生之前瞭不瞭解「始作俑者」之引申意義,我想,他與杜正勝最大的差別在於:拗。

鄭先生能接納並笑說是開人玩笑,也算厚道。較之於杜先生,明明就錯了,自己也知道,還要硬拗,強迫大家接受,並強持自己的學位,來指責他人無知,不能納百川,甚至要把成語移除文化之中。這才是為什麼我們對杜正勝大加撻伐的原因,而不是因為一兩句成語。

我相信,作者是希望引此一話題,來與大眾分享「始作俑者」之典故,此則可也!然以此批判某人之舉止,則論點弱不禁風。這是我個人的意見。

jp
不一樣的情形
2009/01/06 09:03

罄竹難書不是三隻小豬說的

是愛台灣卻錢存海外的A扁對廣大志工說的

三隻小豬被罵到臭頭釋因為牠幫主子解釋硬凹

真正用錯是"音容苑在"

我想用錯是一回事

硬凹就活該被罵被捅了

暱稱已被使用好吧(celebrification) 於 2009-01-10 18:25 回覆:

對哦,我忘了老杜的音容「苑」在,

看來,老杜真的沒有什麼值得我懷念的,連這麼大的笑話都被我忘了......


李明賢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我才是始作俑者
2009/01/06 03:49

一場無聊的酒會,聽得全場記者快睡著,鄭部長突如其來一句冷笑話,其實大伙也沒有特別注意,還是我提醒電視同業的,若說捅老鄭一刀,我還真是始作俑者


暱稱已被使用好吧(celebrification) 於 2009-01-10 18:24 回覆:

的確啊,酒會真的是悶到不行...

又,捅老鄭的「始作俑者」終於曝光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