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2/20 00:42:30瀏覽2441|回應0|推薦9 | |
出廈大南門拐個彎兒,「鷺島名山」四個字赫然映入眼簾,這就到了五老峰下,歷史可追溯到唐代的南普陀寺。五老峰,嗯,就我不太好的記性,也依稀記得在中學課本中曾略略帶到一句,閩南名山嘛! 「鷺島」兩個字讓我的心一到廈門就有個牽絆:老想著伸長脖子左顧右盼,追索彷彿必得親睹,否則不算到此一遊的鷺鷥蹤跡。 南普陀寺不負「名山」二字,這是我頭一次這麼認真「花眼力」、「花心力」、「花體力」在大陸領略佛教道場。眼力、心力自然是放在觀察、賞景---縱然只是走馬觀花,而體力,則是讓我新鮮的體驗,遊南普陀寺,讓我真正體會到「朝山拜廟」的「縱深」。 別看一片田田荷花池畔遊人絡繹,彷彿是尋常的輕鬆去處;然而這處佛寺跟我平常在逛台灣的寺廟感覺很不同---台灣的寶剎可以很氣派、很「廣」;但南普陀寺依山而建,循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遊人必須拾級而上,且坡度還不緩,這種朝山的感覺,生長在台灣的我似乎只能在章回小說裡印證。 自恃有幾分腳力的我最終也半途而廢,調轉身回到藏經閣後人少處打打扇子、喝幾口水歇息歇息---但遺憾的是沒遇著可能身懷絕技的平凡掃地僧。 不只是巍峨的殿宇,山路僻靜處也自有一番風景:巨石縫中供有菩薩,還願信徒不絕的誦經聲,無言地告訴世人,佛菩薩無論居大廟或棲小寺均,是法力無邊、普渡眾生,唯心誠則靈而已。 然而,菩薩也有落難之時,在一個旮旮角兒,安置了成百的各式神佛塑像,不知是何原因?難道跟舊時台灣大家樂風靡,明牌報不準,被財迷心竅賭棍逐出廟門的神像如出一轍嗎?究竟是神搞不過人?還是人搞不過神啊? 賣紀念品的商店也是依山勢往上連綿不絕發展,同樣是各種材質、款式的唸珠、手機吊飾一類的小玩意兒,以及香客、遊客非常需要的、沁涼的冷飲,每到一處大殿的邊上,總會有這種小店,頗有連鎖商家的架勢。 南普陀寺有自己的佛學院,就在一牆之隔,遊人莫入。從隔牆門窗往佛學院中窺伺,裡頭就如同尋常人家的院落,沒瞧見佛子的身影。 相較於寺廟這一方的熱鬧,佛學院顯得清幽;廟倒是入世了,學校反而出世。這頭的香客也頗守規矩,沒有越牆逾矩者。井水不犯河水,香客虔心拜佛,學問僧潛心學佛;拜佛者,認得佛多少?認得佛者,那股子虔誠勁兒,真勝過拜佛人? 來到鷺島,南普陀寺不能不看!但是問當地人廈門有什麼好玩去處,園博苑的熱門程度,則絕對凌駕南普陀寺之上。(未完待續) 上圖:南普陀寺天王殿。 下圖一:現在門神已經歇下了看廟門的活兒,由收票員給替了。 下圖二:從南普陀眺五老峰。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