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22 03:00:57瀏覽3427|回應3|推薦35 | |
知識無分貴賤,文化莫論高低。 台北書展周一落幕,有媒體批評今年的書展「人文味消失」,「淪為廉售知識的賣場」。原因是:不景氣造成有特色的小型出版社退出,「簡陋的」三十九元書店「反倒」進駐。 先不說媒體該不該用帶有價值判斷意味的「陳設粗陋」一詞,形容書展中三十九元書店的攤位;難道書展就一定要高唱陽春白雪,把不景氣的書市搞得更曲高和寡嗎?難道一本三十九元的回頭書就不是知識? 書展要的本就是一種百花齊放、眾聲喧嘩的氛圍,縱使現在網路書店發達,但「逛書展」的經驗絕對和在網路上買書的意義不一樣:在網路書店中,你主要在「搜尋」一本書;但在書展中,你卻是在漫漫書海中,嘗試「遇見」一本書的驚喜。 雖然現在大型連鎖書店陳列的書籍種類繁多,但新書往往在架上過沒兩個禮拜就撤了,在「書展」這種「市集式」、「大拜拜式」的年度盛會中,讀者說不定就能「撈到」在大型連鎖書店中錯過,有如「過水」般迅速上架、下架的「非暢銷」漏網之魚(沒有被炒作成暢銷書……)。 再說折扣,身為讀者,我不知道為什麼「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知識」不是一件好事?撇開現今出版界慘淡經營,需要在書展期間殺低折扣搶點兒現金這種「現實考量」不談,「兼容並蓄」難道不應是文化領域的深刻內涵? 讀者固然希望在書展中看到有品味、有創意的出版設攤位,但這些屬於「陽春白雪」的出版社,是不是也能有雅量包容「三十九元的知識」?因此我很認同媒體提出「在折扣與空間美學中找到平衡點」的論調。 當媒體三不五時出現「有多少學童繳不起營養午餐費」這種「貓哭耗子」的新聞時,我們又能期望社會上有多少「大眾」能夠去擁抱這些「可能不太廉價」的「高尚品味」?不知是否有人算過,一個偏遠地區的學童,如果要千里迢迢跑到台北,花一百塊錢的門票,買兩本自己喜歡的書;這套「高尚的文化饗宴」,折合他幾天的營養午餐費? 前幾天有一個機會聽導演王正方「講故事」,他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散文作家。他說:不管寫作、拍電影都一樣,都是說出心裡的話,讓觀眾看得下去, 你不能把觀眾都丟到廁所裡去,然後一個人在那邊爽……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