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14 22:37:15瀏覽4426|回應5|推薦47 | |
長期關懷弱勢學生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到南部某大學演講,學校出動一票穿著旗袍的「親善大使」在門口「迎賓」,搞得李家同很不痛快。他認為「大學生不能接待任何人」;但學校的說法是:訓練學生待人處事。 或許有人覺得李家同很矯情,認為那些大學生說不定很喜歡這種接待的學習過程,甚至樂在其中;這次總統就職典禮,不是有很多中山女中的學生搶著去當接待人員嗎? 這種穿著旗袍的「親善大使」已成為某些大學的傳統。早年還有「國民大會」的時候,每到陽明山中山樓開會,就會就近找文化大學的女學生充當臨時議事人員。而這群入選的學生,往往需要在身材、容貌、氣質、成績等各方面都在一定水準之上,因此常被質疑是「變相的選美活動」,但也因此吸引許多學生投入。 李家同不痛快的原因,是他把「大學生」當「知識份子」在看,而不是選美小姐。「知識份子」的確不能「迎合」、「迎接」、「接待」誰,知識份子是有風骨的,是須見大人而藐之,不能為誰而折腰。但問題是,李家同把這些大學生當知識份子看,現在的大學生是否自視為知識份子?學校是否把自己的學生當知識份子看?一個知識份子是不會穿著旗袍向人鞠躬哈腰的。 為什麼強調旗袍?我們可以看到華航的空姐、餐廳的女服務生,許多都是以「旗袍」這種中國傳統服飾標誌著女性成為一種「服侍者」的角色。或有論者以為,這是一種對女性的歧視,視其為「低位階」的貶抑角色;有人卻認為,只要女性能掌握自己的身體自主權,穿旗袍並沒有任何負面意涵。 但從「服務」的角度來看,耶穌幫門徒洗腳,示範的是一種僕人般的謙卑;接納他人一切的大愛---即使是骯髒雙腳。學校所持的理由:親善大使可以學習待人處事,可能就是希望以此為目標。 這件事可以從許多不同角度來看,無論是知識份子的風骨,還是僕人般的謙卑與接納,重點是:這群大學生如何看待自己,他們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在做接待工作。是校園選美?是謙卑的學習?還是只是好玩而已?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