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11 19:48:27瀏覽1682|回應3|推薦10 | |
前一陣子看見報導介紹蘭嶼的醫療環境與當地達悟文化介紹 傳統習俗感覺很有物競天擇的意味 抓到最肥美的魚是年輕力壯的男人吃,女人與孩子次之; 最不好或剩下的,才是老人與病患吃... 如果孩子有送飯是一種孝順表現,即使忘記送飯也不作聲只好捱餓... 最不忍的是居家病弱患者與老人長期臥床的故事. 自我或被家人遺棄的褥瘡老人傷口爛到化膿,護士清創一次就擠出 教過的畢業生曾因緣際會,在服替代役而有機會親身體驗外島醫療的種種不便.尤其在當地衛生所工作很不輕鬆,沈重的護理工作範疇包山包海的分配執行,數次休假返校會談分享照護上的心得為此很有意願想多學習傷口照護之技巧與專業學識.因為他很想協助提高病患與家屬對傷口照護之持續力,透過他的生動描述與互動過程 離島居民的醫療渴求心聲始終讓我掛心. 不禁想起十多年前曾和學姊到眷村作公衛訪視,教授級兒女孫媳皆往美國移民,留下獨居高齡八十多歲的中風婆婆無親人照料,才被發現浸泡在排泄物裡,全身上下數不清的褥瘡發臭腐爛死去. 生命該是互助 公平與有尊嚴的對待 台灣這些年送達離島相關醫藥不少,也留下一些高級的醫療儀器與材料.只憑公共衛生或社區護士挨家沿戶的專業照顧是不夠的,該再思考如何鼓勵醫師前往外島長期駐診.如果需要後送本島治療,懇請政府與軍方在後送服務上給予更多主動的協助.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