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4台北電影節】去她的第二春 (Gloria)
2014/07/10 00:14:08瀏覽1466|回應0|推薦1


(觀影於2014.7.9)


這是一部非常有層次的電影。影片前段情節鋪陳略顯零散、沉悶,然而隨著情節開展,也漸漸將角色情緒擰成了一條繩。尤其在接近尾聲時,葛羅麗持生存遊戲道具槍向老男人「復仇」的場景,將劇情推向極富張力的高潮。伴隨著以主角名字Gloria命名的歌曲響起,影片以葛羅麗盡情舞蹈的場景結束。情感渲染的當下,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要與主角高唱一曲,無怪乎放映結束的當下中山堂內便響起了掌聲。


電影從多方面刻畫了五十八歲的葛羅麗不老的少女心。無論是從車上葛羅麗跟唱的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情歌,還是老男人對葛羅麗唸的那首情意綿綿的情詩,又或是葛羅麗在女兒唸出瑞典男友寫的那封信時落下的感動淚水,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個年近花甲的女人對情感的追尋。而有意思的是,一般想像中中老年齡層的約會處所,可能是富有情調的咖啡廳或是靜謐的公園,然而電影卻別出心裁地將葛羅麗和老男人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約會,安排在了曾為海軍工作的老男人擁有的迷幻樂園。葛羅麗不僅嘗試了高空設施,更練習了射擊。這樣出人意料的約會內容,某種程度上也與葛羅麗雖年過半百仍勇於挑戰、追尋的性格不謀而合。



俗話說「事不過三」,電影在層次的堆疊上,也恰到好處地掌握了起承轉合的節奏。第一次老男人的突然離開,發生在葛羅麗帶他去參加兒子的慶生會,將他介紹給家人的時候;第二次,則發生在兩人重歸於好,一起住進一家飯店的時候,老男人在用餐途中悄悄離去。妙的是,電影是以葛羅麗感傷地將女兒送離機場後,意外看到的一個街頭表演,讓葛羅麗從第一次不告而別的氣憤中走出來,再過渡到第二階段。這當中關鍵的情緒轉折點,依我的解讀,是以街頭藝人手中歡樂舞蹈的骷顱頭人作為隱喻:當生活將你剝奪得一無所有時,還是可以享受其中。所以葛羅麗再次選擇接納了老男人。然而收穫的,卻是又一次的不告而別。兩次老男人突然離開的原因,皆出於他對前段婚姻子女的放不下。相信故事推展至此,無論是觀眾還是影片的主角葛羅麗都已累積了足夠情緒,要下定決心與老男人分道揚鑣。於是這也讓隨後葛羅麗盛裝來到老男人的住家旁,出人意料又讓人拍手叫好的另類「復仇」,顯得張力十足又別具趣味。



除此之外,電影中也融入了不少超現實元素。除了葛羅麗的另類「復仇」,還有被拋在飯店的當晚,心煩意亂的葛羅麗與另一個男人相遇,兩人在馬車上擁吻,讓我瞬間想到伍迪艾倫極具奇幻色彩的《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而隔天早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但又不無可能的,葛羅麗是在沙灘上醒來(可能她被男人留在了沙灘上,也可能當晚發生的種種其實都是她的夢境);另外還有在電影接近尾聲時,那隻不知道是真實存在還是僅存於女主角幻想中的在黑暗中開屏的白孔雀。白孔雀羽毛無雜色,亦稀有難得,因此通常被視作純潔與幸運的象徵。這樣的意象放置在影片中,或也象徵著葛羅麗人生的新頁,不再汲汲尋覓第二春,而是先讓自己活得自在;除了孔雀,還有幾乎貫穿整部電影的那隻經常不請自來,跑到葛羅麗家中的長相奇特的貓。回想起葛羅麗家中的女傭在影片前段講述的那個挪亞方舟中貓的故事,就像是預言了葛羅麗後來需要依靠貓來度過人生低潮一般。


電影也藉由環境來營造主角葛羅麗的心境。以每夜住家樓上的爭吵,襯托出葛羅麗內心的不安與焦躁。而最後以貓串起的樓上鄰居男子與葛羅麗的相見(貓是男子養的),也讓葛羅麗完成了對男子之前半夜誤敲她家門的小小復仇(假裝不知道男子掉的紙條),也像是為最後與老男人分手作情緒鋪墊。除此之外,一些小細節的設定暗藏玄機,如情節中葛羅麗因為得了青光眼,需要每天滴眼藥水的橋段,似乎也隱喻著她困於真實與謊言中的混沌狀態。


導演賽巴斯蒂安雷里奧(Sebastián Lelio)以葛羅麗坐在聲光俱佳的俱樂部一隅品飲美酒,再緩緩步入人群尋覓單身男性作為電影開頭,而以葛羅麗婉拒他人邀約,自己走進人群,暢快舞動自樂作為結束,工整的對照與富於層次的情節編排,讓整部影片後座力十足。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ri316&aid=1492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