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心路歷程
2013/10/31 21:30:27瀏覽444|回應2|推薦27

     在本能的世界,真理絕非由聰明才智或邏輯與辯論來決定的。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必須學習找回原本神聖的生命本質,任何人都無法代為籌謀,而通常我們會藉由本身所信仰的宗教教義來思考方向,生命運作的實相,以正視輪迴的因果關係。

     我和二姐是情感濃郁並俱傳統觀念的孩子。自小時候,即便對雙親教育心中有意見,也不會據理力爭,總是默默承擔父母的命令。由於我們的體質相像,因此即便是覺得家裡無聊,也不能深夜在外逗留,對於同伴充滿歡欣的邀約,也必然徵求大人同意方才可行。

     記憶中,在學齡前,姐姐曾經招架不住法界干擾而沉睡。看著憂心忡忡的媽媽透露出孤立無援,那彷彿陷入勝負難以定奪的交戰,很多長輩都前來探望,他們猜想姐姐擺脫不了磨難的糾纏,要想喚醒沉睡的潛能,破除障礙,才能征戰勝利。那猶如沙場征戰,必須要有頑強的毅力,才能加以克服變化,環視所有,著實感受到孤立和無助。

     略過抗爭,仿若在這一回合,蒙天神召見,拯救了祂的子民。這門實習課程在不了解的狀況下,情節和想像落差之大,只能用奇蹟來形容。

     一般而言,只要忍住束縛,不涉足陰廟或不熟悉的領域,大致上都還算平順。除了青春期的負能量勒索,血流如注。這是受到日月星辰、潮汐影響嗎?亦是寒暑遷流,四大不調?中醫看完看西醫,這累人的過程,常讓媽媽唉聲嘆氣,似乎才剛在一個階段得心應手,又要再度投入下一個里程。現在說來輕鬆,當時的母親,可是沮喪的心裡,嘗試效果大於實質意義。

     在無計可施下,用橡皮圈纏了十個手指頭,這般孤注一擲終於看到鼻血止注。想到我們佈滿血痕的床褥與枕巾,或有時不敵睡魔的摧殘,乾脆放手一搏,直接睡去。早晨醒來,ㄚ,還能看到旭日東昇。喉中吐出是一連串的血塊,是快意恩仇的痛快,還是悠遊江湖的自在,我們這兩個燙手山竽就是媽媽的功課,在生養的過程,她可是使盡渾身解數,才有今天的我們,有時候看到新聞報導,內心都會很感恩,所幸母親沒有狠心遺棄。

     「吾家有女初長成」可能是天下每一個做父母的煩惱。詩經說:「窕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別人看似思慕浪漫的故事情節,來到我們身上,注入調皮惡作劇的因子,幾乎變成哭笑不得的笑劇。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的年代,欲表達愛慕,唯二。我爸超嚴厲的,有他的護航把關,他們只能望眼欲穿。信是一封接著一封,我們找來一個厚實的箱子將它典藏,這好歹有給純潔心靈留下美好希望的忡憬。

     如果看過步步驚心的人都知道女主角因為太清楚清史,卻又在因緣際會下進入時空隧道,這種電視情節很不幸的發生在我身上,那一幕幕的未來不停的播放,可是我的心,並沒有修得安然自在。當現實生活不停的呈現我的預知,只能不停的和師父求援。有一天,他跟我說了一句話:神通的事不能說。南懷瑾大師也說不能講,有違因果。問題是我沒辦法分辨,接著我開始吃不下,睡不著,似乎所有的作為都無濟於事。你的涉入是要學習慈悲喜捨無罣礙,天地之間,本就有陰陽,處在宇宙,若不能融合並蓄,就無法收放自如、進退得宜。清楚自己的靈脈,不要四處拜,讓心緒真正穩定下來,就如同一艘小船,能否安穩泛著,首先要讓心真的定下來~如此建構是走過的心得。

     史記: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以修行人的眼光,法喜交會才是最大的利益。修行這一條路,順其自然、不要急躁,如同師父教導四階五法印一級一級而上,在影塵回憶錄中,倓虛大師曾說中藥鋪的朋友,他的慈悲度化就是我們的實修~鬆身。

     修行最重要的是口業。佛教的五戒十善中,光是口業就佔了三樣,當我們要出聲議論他人時,別忘了和自己的心商量一下,保持靜默安然才不會吃虧,除非要預約三惡道的臣民,複製顛沛流離漂泊的戲碼。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5939h&aid=9279549

 回應文章

映月(休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29 00:52

廣欽老和尚先證四禪,禪定中息脈具斷,只留胸中一點微溫。但是,真正見道是跟著眾人唸誦:「南無阿彌陀佛」,於一心一意唸佛(亦念佛),身口意統一故,花開見佛(心開意解而見自性彌陀)。曾有人問:「如何打通中脈?」師:「一心一意唸『南無阿彌陀佛』。」

辨音(c5939h) 於 2013-11-30 13:59 回覆:
謝謝菩薩留言與指導。老和尚說一心念佛,可以打通任督二脈。我們糊塗的來到這個世界上,若希望往生的時候能夠明白去處,還是要聽智者大師的話:念佛。

Path 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心路歷程
2013/11/01 14:05

說修行 著實太沉重

但一路上 山一程  又水一程  有高有低

時而豁朗 時而困塞

難怪古德有云:  "高高峰頂立  深深海底行"

辨音(c5939h) 於 2013-11-02 09:23 回覆:
末學由衷感謝大菩薩經常光臨寒舍給予指導。前輩深心悲願教以凡迷,末學初涉這個領域,面對岔路口經常猶豫畏縮,往往顧此失彼,承蒙前輩指正、教導,在過程中,方能減一分愚昧。生死玄關若打開,即不會有妄念,了生死才有希望。修到中脈通了,方才與天地合一。不論教理如何解釋,透過修行才能回歸清淨,雖說沉重,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哪一天才能卸下包袱,輕裝上陣,享受生命的坦然。果境合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