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4 03:51:55瀏覽528|回應0|推薦8 | |
從小就被教導知足常樂。重重復復的被如是教導。唯一一次稍微有異議的是我的國文老師,他說:物質要求因該學會知足常樂,然而,求學問就不可以畫地自限。 離開中學好多年了。檢視以往的説法,有些時候真的是要不得的“自我膨脹”。不過,知過改過就好,倒也不至於需要失去對自己的期許。 我經常在想,一個很進步的國家和一個普通的國家,差別在於後者的適應力大於改善能力。中國人可以在一個小小的斗室生活,刻苦過日子,但是,沒有能力改善這個環境,所以,一般的“中國城”都很髒亂。說的更得罪人 – 一般中國家庭,包括臺灣,家裏都不是整理得很乾淨。日本,德國的家庭,爲什麽會那麽乾淨?或許,是他們沒有辦法“適應”不好的居家環境,所以動手清潔,改善? 搬到新居已經兩個星期了。家裏點點滴滴都看得到外子付出的用心 – 尤其想到,當初的一片黃土,外子剷過土;爲了補充人力,外子也砌墻砌磚等等。 擧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吧。 昨天傍晚,和外子出去辦事,看到工業區内自己的辦公大樓蓋到一半的難看相。我對外子說,要開始做一件事是簡單的,然而,要按照計劃的履行,確是非常需要心力的。就像教書比較簡單,然而,要出題改考卷,訂正考卷,再出題等一系列工作,就非常操心的。要蓋一個大樓沒什麽難的,但是,要能好好蓋好,必須“有心,有力”。 外子贊成我在工作上常態性的“不滿足”。也是這個原因,他一直都對我“很滿足”。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