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正勝、扁政府,請拿出你們的「膽量」!
2007/01/30 22:17:05瀏覽536|回應5|推薦14

引用文章【東拉西扯】【拉東扯西】漫談兩個各不相干的人物──毛澤東和杜正勝

對於這起「高中歷史課本大翻修」的事件,我有兩點初步的看法:第一,這讓我想到西漢末年與新莽時代交界的時候,常常有「對王莽有利的古物」被人挖出來的奇怪現象;第二,我要對扁政府、民進黨、教育部說:「如果你們夠有種的話,就直接宣布台獨,直接把黨旗變國旗,直接把阿扁封為台灣國國父。」 

但是,對於這起事件,我只要一想到那些被杜正勝玩弄於股掌之間的中學教師和學生們,我就會忍不住掉眼淚,因為,就我個人的觀察,扁政府現在等於是透過杜正勝的教育政策運作,來一方面煽動反智言論和反智思想,一方面把他們自己「集團」的觀念想法,強迫灌輸給這些所謂的「國家幼苗」哪!可是,這些人可曾想過,如此作為,會造成多少中學生無所適從、精神錯亂、怨聲載道? 

況且,如同我上一篇文章所寫的,台灣教育制度最根本的「造成學生壓力甚或困擾的來源」,是考試制度,而不是什麼教科書的版本或內容,可是,扁政府進行教育改革的目的,也似乎就只為了「思想改造」、「文化認同改造」這兩件事而已,結果,學生的考試壓力不僅存在,而且比起教改前也輕鬆不到哪去。雖然我不是很認同,不過前立委沈富雄,說得很直接:「這是為了塑造台灣的主體性。」 

對我而言,「主體性」這個詞一點都不陌生,因為,它是社會學的重要概念之一,而且,幾乎超過一半的社會()理論,都在談論「主體性」與另外一個叫「客體性」之間的差別與關係,其中,現象學傳統和布爾迪厄的理論傳統,更是直接把它當成理論模型與分析架構的重要成分。不過我想,對一般人而言,「主體性」的意義,還是扁政府按照意識形態邏輯所做出來的詮釋:反對中共支配 

換言之,在我看來,扁政府所壟斷的概念,除了省籍、族群、法令的界定之外,連「主體()」這個人文社科和哲學的重要概念,也都進入了扁政府的勢力範圍,而且,這個概念的壟斷,其效果也不亞於其他方面的壟斷性運作,尤其,若是結合教育機器的話,那它的影響力就更加強烈,因為,教育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觀念建構和改造(也就是社會化)的功能,故很容易被統治者當成思想改造的工具。 

所以,像網友「幕凡」所提出的主張:由於杜正勝的意識型態是以「去中國化」或者「破除中華傳統文化」為主,且目前擔任教育部長,所以就「只好」從教育政策和教材內容上著手,譬如刪減古文的課程比例。我的看法就恰恰相反:思想改造,「就是」要透過教育政策和教材內容進行,才是最有效的,別小看教育對一個人思想觀念的影響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杜正勝是我最痛恨的部會首長。 

因此很明顯,包含之前反對使用成語、刪減文言文的課程比例,以及現在的歷史課本大翻修,雖然表面看來是不同的動作,可是,它們背後卻都是以這三個目的為主:反智、思想改造、鞏固權力,不過在這裡,我卻又看到了一個目的,也就是塑造扁政府的統治正當性(篡改、重編歷史是最有效的方法),況且原先的歷史當中,有不少國民黨活動的痕跡在裡面,所以,民進黨當然要想辦法改歷史。 

在這些行動中,很抱歉,對於學生國文程度變差之類、考試壓力大或者書包變重等等之類的問題,他們可能也會重覆陳唐山嗆法院時說出來的那句話:「我不在乎!(I don’t care!)事實上,杜正勝乃至整個扁政府所在意的,是如何透過教育政策的運用,來進行人民的思想改造,而不是讓人民的知識水平提高,所以,像「去中國化」或者「台灣主體性」,都只是思想改造與奪權的託辭而已。 

更何況,這兩個概念在界定上,都還有很多可議之處,因為,它們都算是抽象型的概念,不容易被一般人所理解。也正如此,扁政府才能透過媒體濫用這些概念,把社會大眾唬得一愣一愣,並進一步影響部分民眾的思想觀念,甚至造成以下社會效應:數典忘祖、切割祖先都是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文化是可以被廢棄的,因為它「不合時宜」。儘管這個社會效應,目前還沒有產生或突顯出來。 

最後,還是回到第一段,我之所以說那句話,除了有嗆聲的成分之外,其實我也發覺,民進黨壓根兒就不認同中華民國,可是卻還用中華民國國旗,唱中華民國國歌,而又喜歡用正名、改教科書、反成語、限制兩岸互動、修憲這些很沒膽量的迂迴手段,特別是杜正勝搞的這些東西,更讓我覺得「索然無味」。

註:我當然堅決反對台獨,這篇所用的「正面字句」是以諷刺為主要目的。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700842

 回應文章

天蠍浪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2/01 13:08

我好像在之前的某篇文章裡面,有引過子夏的話,大意也是說:為政者若不先取得民眾的信任,而推行涉及民眾習慣之改變的政策時,勢必遭致反感,被認為是在「擾民」甚至「虐民」。

說到布爾迪厄,其實除了閣下所引述的詞彙外,我認為還可以這樣形容:牽涉到象徵暴力運作的,政治場域對教育文化場域的一種滲透。這當中的宰制階級是扁政府和教育部,資產階級是那些販賣教科書和參考書的商人,而普羅階級,則是這篇文章所提到的中學教師和學生。


蒼穹無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浮想連翩
2007/02/01 12:19

從所謂的「本土化」開始,我就經常在腦海之中將它與南北朝的「土斷」政策聯想在一起,也許兩者在時空環境下有太多的差異,但是,在華夏文化的沉重壓力下,尋求屬於地方性質的自我認同這個潛在意識方面,倒是頗為相似。南朝的情況如何,因為對於這段歷史的不熟悉,所以並不清楚,至於當下的台灣,情況如何,我想,身歷其境的大家,也應該都有一些了解。

一直都認為,關於教育、文化的東西,如果以利益需求作為審視的標準來看待的話,那麼,所謂的「公正」,最多也只能作為一種口號的存在,雖然俗諺有「公道自在人心」之語,然而,人心的認定來自於價值觀的教導,以布爾迪厄的話來說,就是一種「價值觀的複製」,如果拿來教導之物本身除了符合某些政客的利益之外,別無他途的話,那麼,被教導的人就要一再地被「價值觀的顛覆」所困擾,乃至於造成實質上的認同泡沫化,至此,即便在物質生活方面不虞匱乏,在精神上面也是極為茫然和痛苦的,所造成的後果如何……我想大家都可以想像。

此外,《論語》有云:「人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作為一個政府,信譽是極為重要的,不然的話,人民將無所措其手足。而且,一個政權的滅亡,除了在經濟困境上的無力之外,中央政府的信用破產,也是一項重要因素。當初商鞅變法,以信用為先。而現下的政治人物,卻視信諾於無物,且一再的以價值觀的曲解,作為繼續把握權位的手段,即便是這些人真的成為所謂「台灣共和國」的開國元勳,而且在對岸不用武力應對的情況下,我也不認為這種國家會撐多久。


..
輕鬆一下吧…
2007/01/31 01:10
今天新聞有介紹,有一個人推出三隻小豬加大野狼的嘲杜
套幣,還挺有趣的說…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阿扁杜正勝在白費力氣
2007/01/31 00:28
看毛澤東及中共費了多少力氣打孔揚秦
那時候的去中國化,又豈是陳 杜這樣偷偷摸摸小搞小鬧可比
有用嗎,轉過身無論文化工商…等等等只有更加急速地恢復更加中國化

小白兔(雞兔同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阿扁錯了嗎?難道阿扁錯了嗎?
2007/01/31 00:14

對付小強良策:見了就抓,抓了就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