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過程中的享受…
前些日子,一位我滿欣賞的女士,開闢了一個以生活詮釋為主旨的節目,名稱叫做【搞懂生活】,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瓜裡想到的,還是「閱讀」、「咖啡」或「音樂欣賞」這三個行為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後來,看了〈尋感〉這篇文章之後,我想,就再寫一篇和閱讀行為有關的文章罷,不過,這次不用社會學的觀點。
我們系上有一位教授,不只是閱讀,連一般人都認為枯燥乏味的學術研究,他都視為生活的一部份、生活的樂趣,基本上,這個境界也是我這輩子最想達到的。然而,〈尋感〉這篇文章的作者認為,為了課業而閱讀,會使興致降到冰點,可是,在我個人的唸書經驗裡,即便是位了應付某場考試、某份報告,但在找資料、讀資料的過程中,我卻依舊把那最後的目標給忘掉,而沉醉在文字的魅力中。
換言之,我並不認為,位了某個「顫慄的目標」而閱讀,會是一件掃興的事。在我看來,考試、報告,或是論文發表,或是網路文章的寫作,只不過是,這閱讀行動附帶的、末梢的目標而已,對我而言,那過程才是真正讓我陶醉的地方,就像那位教授說的:「泡杯咖啡,品嚐量化研究表格的故事。」對我而言,每一次的閱讀行動,凡是目的論方面的事情,都是次要的;過程,才是主要。
因此,我想送該作者一句古語,作為建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你閱讀的時候,最好學著,把那「顫慄的目標」忽略掉,而把你當下正要開始的閱讀行動,視為以往那種不為任何目的的休閒興趣,因為,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心裡還想著考試、報告,那必然得不到真正的菁華,還不如以求取知識的心態,來進行你的閱讀之旅,把閱讀,當成你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承上,談到閱讀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不過,若按照「軟式作品」和「硬式作品」的分類來看,大多數的人,應該會比較偏向,把前一類作品的閱讀與生活連結,可是,我卻把後一類作品與生活湊合,一方面累積研究與寫作的資產;另一方面,則的確有興趣的存在。儘管如此,偏好這兩種作品的人,仍有一個共同點:不自覺地把書中的內容,呈現在自己的言談舉止當中。
此外,「逛書店」與「知性美」,我覺得也是閱讀和日常生活之關係的一環。對於前者,我在別的文章已經談過,此處不再多說。有意思的是後者,因為這個讚美書卷氣息的詞,我比較常從新聞或娛樂工作者的口中聽到,而很少聽學術或文化工作者使用這個辭彙。但是,我對於這種美有很強烈的著迷,畢竟,自己也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這種美,就是閱讀在個人身上,所做的一種美學呈現。
若想找回,那失落的閱讀情懷,其實不用刻意求取,如果因為課業太忙而沒有時間閱讀,那就把你的課內書籍當成課外書籍罷,試著說服自己:「這不是為了考試,這是為了知識、為了樂趣!」何況,閱讀,不一定只侷限在書本或文字,誠如曾永義在《閱讀之旅》中表示的,閱讀也可以是,對事物的知性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