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會吹起一股炫風?(天音:農推系漂亮的女生,不只新聞中的這兩位歐~!)
我們老師曾悲傷地表示,老教授們為農推系所奠定的學術地位─人口學、社會學,至今都已經失去了。不過,看了這則新聞以後,我不知道這個發展是否成為可能:推教組的可愛學妹,讓農推系變成「台大校園美女」的大本營。然而,一如往常地,我還是分兩個層面,來對這則新聞發表我自己的觀感與想法。
從社會學的層面來看,敝校讓學生會與自治社團,來編纂今年的新生入學手冊,讓我想到一個「賦權」的流動模型:教務處-學生事務處→學生會-自治社團。報導這則新聞的記者可能不知道,這種「官方機構」對「民間團體」的權力授予行動,在鄉村發展的一支─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領域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而這個概念,若你從功能論的角度切入,那將會是個難以理解的東西。
以此,敝校的這項「賦權行動」,在我看來,最直接的一個影響,便是學生團體的自主權增加,如全校、各學院學生會,各系的系學生會、研究生協會等,不過就我個人而言,這些組織彷彿就像,道家哲學所說的「最上等國君」一般,也就是可以感受到它們的存在,但卻渾然不知,它們跟我有什麼關係,它們為我做了什麼事情,職是,若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項賦權行動的意義並不顯著。
可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這項賦權行動,卻可能提升學生關心學校事務、參與學校活動或學生團體的意願,而且,若是我目前正在研讀的論文,所提出的假設為真,那麼,若是增加學生對學校事務、校園活動、學生團體的關心或參與之慾望,這些學生在出社會之後,關心並參與政治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上述三種領域,都是學生累積社會網絡的絕佳途徑,可能有利於將來的公共參與。
所以很明顯,多數人都跟紀登斯一樣,把「權力」視為一種資源的分配,而非眾人所建立的共識,而且,在紀登斯的論述當中,賦權之概念也一再地被觸及到。這個新聞所描述的,或許也可以作為賦權之意義詮釋的一個例子,不過,在我看來,它所包含的概念,並不只是賦權而已。換言之,敝校的這個舉措,還包含一個重要的變遷事實:學生手冊,不再是學校管理權威與行政制度的展現工具。
事實上,以往學生手冊所列的相關法條,敝校各單位的網站,都有詳細的列載。因此我也同意,學生手冊的內容,沒有必要巨細靡遺地,把所有要學生遵守的規條全部列進去;而且我認為,既然是「學生手冊」,那就應該由學生來撰寫、由學生來編輯,以學生的創意和觀點為主體。以此,我又看出了一個社會趨勢:創意的理念,已經成為一個「價值」,而不再只是職場、商場、文化圈的利器。
從美學的層面來看,敝校的這項決策,等於是一種「校園意象」的再生產,尤其找所謂的校園美女(這兩位對我來說已經不稀奇,因為常在系上看到)來做校園導覽員,更是在原有的景觀上,增添一股「才女之美」(她倆都得過書卷獎),至於這兩位學妹,會如何詮釋敝校校園的意象,我不確定,不過以她倆的專業科目─傳播學、文化研究來看,這場意義詮釋的行動,必定是精采可期的。
雖然,有不少人像攝影的模特兒,會來敝校取景,不過比起這兩位學妹,還是差了一點。我這樣說,並非在吹捧她們,而是一個學校的意象,由自己的學生來做詮釋,總是會比較貼切的。校園意象的詮釋,依我之見,勢必得從個人心靈層次的體驗出發,敝校的這項賦權計畫,可謂寓意綿長、影響深遠啊…!
參考網站: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029/2/5tsl.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