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3 20:33:58瀏覽1549|回應2|推薦36 | |
《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3835 侯剛本導演的《學會貧窮:失語稚女單爸網誌》,描述作者自己以單親爸爸的身分,獨立協助原本失語的女兒變得會表達自己,以及在博士班課業、工作的負荷外仍要帶孩子的心路。這當中有不少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就讓我一一道來。 像是〈預告片:學會貧窮〉,看了侯導的文字敘述,我才了解書名所謂的學會貧窮,是在親身經歷了貧窮的生活模式之後,而能去體會身陷貧窮困境之人的苦處,也才能懂得虛己、受助,且體察人情冷暖、審慎評估生活開支等,總之,這篇短文讓我發現到,一種與以往不同生活模式,也具有一些學習的效果。 〈第一集:單爸父愛的生活未滿〉這篇,讓我想到之前自己在噗浪分享的一則單爸新聞,那主要是一個單爸邊開卡車邊餵奶,而侯導也上去回應該則噗文。而這篇短文寫說,有些採訪他的記者也會在採訪結束後,持續對他與其孩子加油鼓勵,不知道《聯合報》等媒體採訪完該位單爸後,有沒有也這樣做呢? 〈第六集:單爸別ㄍ一ㄥ學求救〉這篇,它其實反映出,性別角色規範對單媽與單爸遭遇困境時,其態度表現的差異,還有台灣現行的社會福利制度,在單親家庭這塊一直偏重單媽(好像是因為單媽在婦女福利的架構底下),單爸相對地是弱勢群體,但卻又礙於台灣社會對男人的性別角色期待,會ㄍ一ㄥ著不求救。 〈第七集:單親爸爸的午後雷陣雨〉是這本書讓我跟我那位「新手爸爸的表弟」聯想起來的一篇關鍵文章,他除了帶小孩、工作之外,又要處理博士班課業(早期還要打官司),比我班上那位在淡水當公務員的同學累,也比我那位新手爸爸的表弟累,看了只能說,就像他對我的回應一樣,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第十二集:口試場上,沒有告訴老師的事〉描述了作者報考博士班的心路歷程,得知為女兒安定下來是侯導報考博士班的重要原因,而日後女兒也是他讀書的主要動力,我覺得該篇短文就跟〈第二集:爸,我吃不飽〉以及〈第十七集:最快樂的事〉一樣,都突顯出作者對女兒的愛與重視,就像我媽對我一樣。 〈第十四集:意外的掌聲後〉描述侯導身旁的同儕團體對其「續絃」問題的關心,這讓我回想起大學時代,老媽也曾經為我再找一個「爸爸」,最初的蜜月階段處得很不錯,可是,這位「爸爸」最終還是無法跟我和我媽,產生侯導所說的渾然天成的親密關係,最後當然還是分了手,之後我媽就一直單親至今。 〈第二十集:葳葳的新天堂樂園〉可說是「家庭」作為社會化機構最鮮活的例子,或者,無論是侯導本身或者他的一些朋友,其子女都因為營造出了渾然天成的藝術環境,因此自然而然地培養出藝術鑑賞或戲劇觀看的能力,比起我到研究所才開始自修對古典音樂的鑑賞力來講,該篇文章中舉的小孩們真是幸運啊! 〈片尾:兒女的米糧〉認為,為人父母的社會精英們餵給孩子優渥的物質米糧時,卻忽略了情感米糧,其實,我覺得這常常是一般為人父母者的迷思,以為給子女充足的物質米糧就行,卻忘了同樣,不,甚至更加重要的情感米糧,我自己就有在一些書上和電視節目中看過,因為這種情感米糧缺乏而走上歧途的青少年。 整體而言,這本書陳述父女相處、父愛表現的部分都使我印象深刻,而之前聚會時,侯導一邊跟JC鮮師、怡克納米斯、舊舊的Joe和我聊八卦,一面也在照顧女兒的那幅景象,可說是書中那讓我羨慕不已的,父愛的具體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