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1 22:11:25瀏覽3156|回應8|推薦60 | |
和朋友MSN時談到了「告白」的話題,我被問到這個問題:女生要如何面對男生的告白?說真的,這個問題總有問道於盲的疑慮,畢竟我不是兩性專家,我只會從社會學看愛情而已。不過,像這種類似的故事,總在漫畫、小說當中上演著,其例子可以說不勝枚舉,現實生活則可能更多。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究竟是男生比較容易做出向異性告白的舉動?還是女生比較可能呢?」通常面對這個問題,常識性的回答應是:「還用問,當然男生比較可能啦,畢竟男生相對主動嘛!」至於經常跟我交流互動的,或者愛情經驗資深、豐富的朋友,則可能會說:「因人而異吧!」從社會學的眼光看,這個問題就已經可以進行這樣的探討:不同性別對愛情告白行為傾向的比較,將是如何呢? 既然說到不同的性別,那就可以進一步地看,男生與女生之所以可能在告白行為傾向上有一些殊異,會不會是因為他們對告白,這個請求對方與自己建立戀愛關係的行為,在態度上有著不同的性質呢? 然而,若我們再更深入一點去看,那麼或許可以再探究,這不同的態度背後,可能包含什麼樣的巨觀變數,例如不同時代,不同階級、階層或其他人口條件之男女對告白的態度究竟有沒有分別,或者可能包含什麼樣的微觀變數,例如愛情觀念社會化、戀愛關係知情感預期或期待,有沒有可能達到女男大不同的境界。 看看,單單是告白的行為傾向就有這些想像空間了!但社會學並不止於此,「我是真心的,請跟我交往好嗎?」之中,「告白者」與「接受者」當下的互動,以及前後雙方社會關係有沒有差別等,也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就這點來看,無庸置疑,說出這句「至理名言」的人,八成是希望提高原先關係網路之結點的情感流密度,進而促使既有社會關係成分比例的變動嘛! 可是,真正刺激的地方便是,聽到這句「至理名言」的人,內心可能相對不,甚至根本不希望既有的社會關係,有任何成分比例的變動、消長,也不希望這網絡關係結點當中,情感電波流動的密度有任何增加、變強的跡象,或者自幼接受的社會化訓練,不允許去接受告白者的請求,否則搞不好就會點點點,他們內心有數的。 如此,原本手中捧著花的,可能會把花摔在地上,或者逕自躲在角落「剝花瓣算命」,原本面帶笑容的,可能立刻變成「年初四的模樣」,原本清醒的,可能立刻精神耗弱,口中喃喃自語;至於送告白男生好人卡的女生,或者拒絕告白女生參加來電俱樂部的男生,日後甚至可能因為忽略了愛情追求的攻擊命題而遭不測。 所以,碰到對方告白的時候,社會學的建議是:第一,考慮一下,對方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來頭」;第二,注意,對於告白的應對,將牽涉到你倆社會關係的變化,究竟能友好如昔,或者變成恐怖關係,就在面對告白的這一刻了;第三,面對他人的告白時,想想你倆對這場社會關係親密度增強之期望,有沒有什麼差別吧!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