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吳興國、錢熠【夢蝶】觀後感
2007/12/14 20:07:09瀏覽3333|回應0|推薦44

引用文章當代傳奇劇場《夢蝶》今晚登場

各位是否記得,我之前寫「莊子試妻」的社會學見解時,曾說我看到當代傳奇劇場【夢蝶】的情節簡介時,曾驚訝地以為,這是我涉獵莊子哲學思想以來,從未接觸過的,不過,昨晚去看了吳興國對莊周、王孫公子,以及錢熠對搧墳女、田氏的詮釋後,我的想法又改變了,其實,整場戲的情節與「莊周夢蝶」的邏輯吻合。

一如之前兩廳院及相關工作人員在網站裡介紹的,【夢蝶】的劇情大意,便是莊周聽了搧墳女的說法之後,便計畫試探妻子田氏,而方法就是化身成眉清目秀、舉止優雅、財富萬貫的王孫公子(田氏的婢女都心動),最後,莊周抱著刎頸而亡的田氏實說了這麼一句對白:「我就是妳的王孫公子啊!」田氏則在刎頸之前多次這麼說:「只是一場夢?」我驚覺:莫非在劇中,這「蝶」指的就是王孫公子?

或者,這麼說吧!這吳興國演的莊周,錢熠演的田氏,都呈現莊子「齊物論第二」當中,莊子夢見蝴蝶的哲學邏輯。就吳興國的部份而言,有意思的是,他在扮演王孫公子的時候,也不只一次以崑劇腔調對觀眾表示,這化身成王孫公子的就是莊周:第四場【守靈】的開頭、第五場【試妻】第七夕、第六場【劈棺】的最後。故此,「莊周變成王孫公子,變成王孫公子的是莊周」便是整場戲的哲學邏輯。

就錢熠的部份而言,我倒認為,第五場【試妻】第四至六夕「忠貞妻子」和「愛情追求」的前後轉變等,或許,多少也都包含莊子夢見蝴蝶的哲學邏輯,再看第七夕及第六場【劈棺】莊子驀然現身到田氏刎頸兩個劇情事件點之間的互動情境,我認為,「田氏變成了王孫公子未婚妻,變成王孫公子未婚妻的是田氏」這項說法,或許也可以用來印證,【夢蝶】這齣戲與莊子夢見蝴蝶知哲學邏輯的呼應之處。

各別而言,本文擬區分上闋與下闋兩部分來論述。就此,下闋的情節脈絡(第四場除外),較具有後現代的色彩,除了每場劇情當中,莊子哲學觀點的拼貼、鑲嵌之外,錢熠飾演的田氏,在第五場【試妻】的七個小節當中,就多次轉換「形象」,一會兒,她是對夫君忠實的妻子,直喊:「喂呀!先生呀!」一會兒,她又變成愛情解放的女性,如同搧墳女般,但觀眾剛適應,她卻又變回忠於丈夫的妻子。

然而,吳興國飾演的王孫公子,在第五場【試妻】當中的表現也頗具後現代色彩,一會兒是莊子的門生,稱呼田氏為師娘,一會兒卻又突破原先社會關係的界線對田氏求愛。例如,在第二夕裡,王孫公子唸出了莊子「秋水第十七」中,惠施與莊子在橋上那段「魚之樂」的哲學論辯,最後田氏接的是惠施的話,看來很像是學問交流,不過後來,王孫公子卻把論述帶到「魚水之歡」上,變成向田氏求愛。

基此,我覺得這整場戲相對精采、重要的部份是下闋,例如第五場【試妻】當中,田氏與王孫公子七夕相處的情節,以及第六場【劈棺】。就此,我也發覺,兩廳院網站、現場提供的節目簡介,或者怡雯姊提供的工作人員部落格,對【夢蝶】的劇情介紹,也幾乎以這第兩場的情節為依據。然而,上闋的第二場【搧墳】、第三場【毀扇】和下闋第四場【守靈】的情節,也同樣具有社會學的意義,但不太一樣。

在第二場【搧墳】當中,就主觀而言,錢熠扮演的搧墳女著實把我給迷住了;就客觀而言,搧墳女的思想觀念可能與傳統社會規範有些出入,當莊周施法把墳弄乾後,搧墳女雀躍地表示可以再嫁人了,又挑逗莊周一番,而莊周對她加以嘲諷的橋段,便是夫妻關係的社會規範指責;然而,第三場【毀扇】當中,田氏聽到莊周的說詞後,毀扇、立誓的舉止,則代表著對夫妻關係之倫理教條的信守。

而下闋第四場【守靈】的社會學意義跟第二、三場差不多,都呈現了夫妻倫理的準則,就此,第四場是呈現社會規範對「做某ㄟ」的要求:需為亡夫守靈。但有一段情節吸引了我的注意:王孫公子要求盡去一同守靈七夕時,田氏基於旁人眼光而不答應,但王孫公子表示,該處位置偏僻、人煙稀少,不太可能如此。從社會學的角度看,這有著一個意義:社會關係網絡越鬆散,社會規範的約束力可能越弱。

就此,撇開第一場【日蝕】和第七場【夢蝶】以生死學為主要「非戲劇學討論範疇」的情節,中間第二場到第六場都很有社會學的意義,只不過,上闋的第二與第三場,以及下闋的第四場,比較偏向社會規範認知、態度與實踐的劇場呈現,比較具有現代性風格,而下闋的第五與第六場,則偏向不同形象和身分的輪流轉換,比較具有後現代性風格,儘管在這些形象和身分的轉換過程當中,王、田二人也涉及角色的規範認知。

再來,就莊周哲學觀點而言,我不是研究莊子的專家,不過我發現,除了「莊子夢見蝴蝶」、「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以外,「朝三暮四」(童男童女串場)、「莊子夢見骷髏」(第一場【日蝕】)、「不做犧牲」+「污泥中的龜」(第四場【守靈】)、「相忘於江湖」(第五場【試妻】第六夕)以及「莊子鼓盆」(第七場【夢蝶】,與原典不同的是,此處沒有惠施,只有吳興國的擊鼓表演)等觀點,也都在劇中出現。

據上述,除了戲劇學以外,我認為這場戲也牽涉到其他各種不同領域的學術觀點:哲學、生死學、社會學、心理學,另外,它也牽涉到兩性關係的範疇(第一段舉出的舊文有討論),不過在這裡我或可補充一點:就吳興國、錢熠的詮釋來看,我在想,田氏後來之所以會愛上王孫公子,恐怕是因為原先的老公,太過於「木頭」的緣故,這點其實也可以從第三場【毀扇】、第五場【試妻】的情節約略窺知。

整合與兩性關係最有牽涉的這兩場,不知怎地,我又想起對我而言是詛咒的一句話:「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亦即,換做我是王孫公子,我恐怕在這七夕當中,都會守著師生的禮節,一直把田氏當成「師娘」,不會越軌追求。最後,我覺得【夢蝶】對我還有個貢獻:繼「仇笑痴」後,我看到吳興國另一種不同的面貌。

特別感謝:兩次跟我推薦【夢蝶】的趙媽媽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1454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