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12 22:20:03瀏覽2155|回應0|推薦40 | |
近一、二年,老少戀當中的「女大男小組」,也就是「正太&御姊」,成為新聞報導的熱門題材,目前台灣媒體報導過的案例,在我看來,年齡分布有些懸殊,而且資料蒐集的時間亦不平均(資深記者林全州僅整理2001年的一個,和2007年的三個案例),嚴謹而言,還不能說,這組愛情配對已經構成一種台灣社會的新現象。 申言之,所謂「老少戀與傳通社會規範不和」、「老少戀多數人無法接受」或「老少戀最後多半分手」,在我看來,其中大多數是屬於「正太&御姊」的愛情配對,而五、六十歲老翁娶二十多歲,甚至十幾歲小女生的案例,也就是「兄貴&蘿莉」的愛情配對,所遭遇的阻礙卻不那麼大,甚至往往羨煞眾人、傳為佳話,記者梁玉芳覺得這很難理解,其實若仔細觀察,這「兄貴」多半有很高的社經地位。 舉個例子吧,十幾年前知名學者楊振寧迎娶小他六十多歲的太太,便是老少戀男大女小組最經典的一個案例;另外,自從郭台銘的老妻蒙主寵召之後,便一直有年輕女孩子向他獻殷勤,前一、二天還在鄭弘儀的節目得知,有個老師想透過關係,把自己的女兒介紹給郭台銘,當時就有人認為,那老師甘願讓自己二十出頭的女兒嫁給五十多歲的郭台銘,最大的可能是看上他的財富,這是目前最有名的例子。 所以說,「兄貴&蘿莉」的社會接受度之所以遠高過「正太&御姊」,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社會規範的傳統,總認為交往或婚配的雙方,男性一定要比女性「佔優勢」,其中,年齡和社經地位是重要的考量,也因此,不管交往、婚配的雙方差距多大,除了「門第」之外,只要男方的優勢比女方多,泰半都不會遭到太大的反對。現今,當門第觀念式微以後,即便男方年齡比女方大很多,也不會被反對。 「年齡」之所以會被認為是一項「優勢指標」,也跟中國傳統觀念的認知有關,在中國文化當中,「年齡」通常代表人生閱歷、經驗、見識的豐沛多寡以及累積程度,也因此,當年紀大到一定程度時,雖然生產力、學習力可能會降低,但往往還是成為受晚輩敬重的長者,儘管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觀念也逐漸褪去,但它的影響力卻依舊存在。這也是「男大女小」被中國社會規範傳統視為常態的原因。 以此,「兄貴&蘿莉」可能代表男方的人生經驗多過女方,因而符合「男性最好比女性佔優勢」的社會規範婚姻或戀愛認可條件,而「正太&御姊」則恰恰適得其反,雖然還有年齡規範、性別社會角色之類的結構因素,使得後面這組配對屢遭質疑,但我想,可能還是離不開「女方不可以比男方佔優勢」的社會規範認知。因此,所謂「年齡不是問題」的真愛觀,在中國社會規範面前,是禁不起考驗的。 然而,單就台東縣蘭嶼鄉「周阿妹&鄭貴祥」的這個案例來看,前述所言皆有觸及,但若與其他三個案例比較,我認為還要再考量一個可能:非慣俗行為容忍度的城鄉差距。可以確定的是,對目前的台灣社會而言,「正太&御姊」的戀愛仍是非慣俗行為,略為不同的是,蘭嶼和另外三個案例的發生地點相較,「鄉村性」明顯濃厚許多,「都市化程度」明顯淡薄許多,故自然有不同的非慣俗容忍度。 從這個角度來看,周阿妹與鄭貴祥譜出老少配的戀曲,會使女方招來鄉民的指指點點,下場比另外三個案例悽慘,也是意料中的事。儘管台灣各地普遍都不能接受女大男小的愛情配對,但都市地區的容忍度還是比鄉村地區強一些,所以,另外三個都市地區的案例都沒有發生,女方被鄰居親戚的耳語、訕笑而逼至自殺的事情。換言之,我認為親友、鄰人的「柔性指責」,才是周阿妹上吊自殺的主因。 周阿妹與鄭貴祥的案例,除了女大男小遭致異樣眼光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男方曾為女方料理家務一段時間。因此,這個案例共包含兩種非慣俗行為,一來,女大男小不為中國社會傳統所容,二來,男性參與家務勞動的比例高過女性,也與「男主外」的傳統觀念不合。雖然這兩種觀念現在都遭到挑戰,但人們還是會以鄙夷的心態,來面對該種戀愛組合與家務分工模式的施為者,成為壓力的來源。 其實,從記者陳明成、羅紹平「為了躲避島上鄉民異樣眼光,兩人選擇遠赴台北定居」的這段文字敘述,我也可以確定,台灣社會對非慣俗行為的容忍度,確有城鄉差距之可能的存在,不過,也可能因為台北沒有人認識他們的緣故,但若將台北與蘭嶼進行都市化程度的比較,我想無庸置疑,台北是高過蘭嶼的,一般而言,都市化常被學者們認為,會帶來冷漠感、疏離感,但也因此較能容忍非慣俗行為。 整體來看,近年來發生在台灣的四起「正太&御姊」的老少戀案例,其共同點,便是戀愛雙方不是因為個性不合,就是受不了社會規範的壓力而分手,雖然周案尚有家暴的因子,但促使案主自縊的,還是社會規範的反擊,因此,與其說人言可畏,我認為不如說,對這四起案例的人物而言,社會規範的力量是難以抵擋的。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