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8 17:35:16瀏覽3723|回應12|推薦61 | |
之前電視新聞的報導,指出學歷或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晚婚或不婚的比例很高,描述該新聞的主播最後表示,希望社會學者能就此現象多加研究。就此,雖然事實上,這方面的研究早已行之有年,且已形成一個專門的社會學分支領域「家庭社會學」(本系教師便有這方面的專家),但對我而言,還是有「被呼喚」的感覺。 而這回,媒體記者訪問目前在北京電影學院唸書的趙薇,有關愛情與求學規劃的問題時,趙薇表示女孩子書念太多(例如唸到博士),會沒有人敢追。對於這段談話,我想比較激進的女性主義者,一定會大加駁斥,而直接聯想到這句性別偏見的經典名言:「女子無才便是德!」不過,我的看法可能要連同前面那個「女性教育程度與結婚比例成反比」的現象一起說明,換言之,我認為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存在。 關於趙薇(其實有兩個趙薇,不過一般人比較熟悉大陸的這位)「女博士恐怕沒人敢追」的論調,我不知道看到這篇文章的女性朋友是否同意,不過我認為,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女性,與其說沒人敢追,倒不如說,她們談戀愛、結婚的可能性比其他社會類別的女性都要來得低,這樣,就回到家庭社會學常探討的一個議題:女性教育程度與婚姻之間的關係。不過結論也經常是,教育程度的提升對婚姻有反效果。 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往往被認為是結婚困難的一個群體,歸結其原因,大概就是一般公認的自主性高、無須透過結婚生子滿足成就感、沒時間談戀愛或經營婚姻關係,以及趙薇這番談話中透漏的訊息:男性不願意追求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女性;雖然就學理而言,女性嫁給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男性的意願也要考量,不過我發現,真的老大不願意,嫁給教育程度比自己低的男性的女性,似乎很少看到。 也看過不少妻子教育程度高過丈夫的例子,不過在新聞報導裡,這類的案例往往被做負面的描述:家暴、外遇、離婚、分居等等,或者常聽到這類描述:太太令先生沒面子、沒尊嚴;相反,丈夫教育程度高過妻子,或夫妻教育程度相近,則沒有如此頻繁的負面報導。而我也曾聽我母親說,有的時候,妻子如果太強勢、太能幹、太有學問、太有才華,可能令丈夫在外面被訕笑,或丈夫本身會心生自卑感。 基此,女博士所以如趙薇所講的那樣,大概是因為,這個女性群體「姿態過高」,即使她們自己並不會排斥教育程度比自己低的男性,甚至願意跟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男性談戀愛、結婚,但她們仍然會被認為是高不可攀的,特別是男性;或者,也可能是因為,這類女性由於從事一些高度「勞心密集」的工作、職業,而無心或沒時間論及婚嫁;或者,這類自主性高的女性,對於婚姻、愛情會比較有考慮。 所以,儘管趙薇「女孩子讀書太多不好」的想法,可能只是她自己沒有追求高學歷的打算的理由,不過我覺得,這樣的觀念在當今的華人社會,特別是台灣和中國大陸,可能仍在一些資訊管道貧乏的偏遠鄉村地區存在,甚至,現代都市當中,有些人也有這樣的觀念;或者,這種觀念可能仍在上兩代或上一代人的認知架構與思想體系當中,扎著牢牢的根,因而從小對兒子、女兒灌輸這種婚姻、性別觀念。 就當前的現象描述,「女博士沒人敢追」或「女孩子讀書太多不好」的認知,我慢慢發現,可能也有著年齡、世代的差別,就此,新聞報導的描述多半是:六、七年級生或「年輕人」的兩性交往、婚姻愛情,比較不會受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制約。雖然這方面的媒體案例,焦點多半是「年齡」而非「教育程度」,不過卻有這個巧合:傳統的婚姻愛情觀裡,男性的這兩樣「指標」都以大或高過女性為佳。 然而,單就「女博士沒人敢追」這點來看,我倒認為,可能還是要看,這「女博士」專攻什麼樣的領域,搞不好,趙薇和採訪記者所看到的,是理工醫、法商社科這些強調理性思考之領域的狀況;恐怕,音樂藝術領域的「女博士」,會有不同的處境,不過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這樣的統計分析比較。依此,儘管對於這番論調,我個人的態度傾向保留,不過很可能,對它持肯定態度者仍不在少數。 最後,我對媒體「女博士」的用詞有點意見,它就跟女軍官、女教授、女醫生、女總統、女老闆一樣,可能都隱含著性別上的偏見或刻板印象,當然啦,女總統可能至今依然少見,但其他則可確定是已經很普遍了。擁有博士學歷的女性,在婚姻、愛情的領域是否一定處在不利的位置,我認為,還是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