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6 08:52:57瀏覽1221|回應3|推薦17 | |
過去孩子上私立學校時,每週一早晨送完孩子上學,我會和一群媽媽們固定禱告。三年來雖不敢說風雨無阻,參加週一的媽媽禱告團(其實英文正確名稱是Moms-In-touch)已經成為我全職母親生活中每週行事曆上的一個重要環節。每每禱告完,就像到健身房運動之後有那種大汗淋灕的痛快。對我來說,<禱告>和<運動>這兩件事情有諸多類似之處:一,無論禱告或運動之前,內心必經過某種掙扎與拉扯,到底要去運動還是留在家整理家務?去參加禱告會,還是自己在家看看聖經就好?二,<禱告>與<運動>是人生中少有的兩件做了永不後悔的事情。我毅力有限,目前只能堅持前者,後者則看心情與時間。 幫助我堅持每週固定參加禱告會的就是這個國際性組織--媽媽禱告團。Moms-In-Touch 創立人有一句名言:「如果妳不為自己的孩子禱告,那麼誰來為他(她)禱告呢?」 今年孩子轉公立學校,轉校之前我頻頻打聽校園裏是否有類似媽媽禱告團的組織。沒想到暑假教小女兒游泳的教練,聽說我們即將轉學,有一天心血來潮給了我一位新學校家長的名片,此人正好是該校媽媽禱告團的團長。 黛比是一位經常應邀發表親子關係演說的作家。這位金髮藍眼的媽媽嫁給一位老中,有三個寶貝-兩女一男。平日在校園內看到她永遠忙著與其她媽媽寒暄應對,似乎交遊廣闊。 一周前收到黛比的電郵:「姊妹們,禱告會要開始了,請大家空出時間與帶一顆禱告的心前來參加。聚會時間:週五早上九點半。地點:黛比家」 我不是個擅長社交的人,要進入一個新團體之前,總要先克服一層心裏障礙。奇怪的是,有了過去參加媽媽禱告團的經驗,我很快便卸下心防,迫不及待地要認識這團體中每一個人,因為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要並肩作戰,為著彼此兒女的學業、生活、交友等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細節,互相守望,打一場屬靈的爭戰。 姊妹們聚會少不了吃的,主人貼心的為大家準備了咖啡、各式各樣的茶包,與兩三樣精緻的糕餅點心。禱告會內容包括讚美、認罪、感謝與代禱四部份。團長黛比擬定今天讚美的主題為「神是運籌帷幄的計畫高手」,她帶著大家從以賽亞書(25:1, 46:10-11)及耶利米書(29:11)的經文,來思想這位神奇的造物主,如何按著祂的計畫成就萬事萬物。 認罪是神的兒女每天都要做的功課。身為母親的我們,經常一開口就想到為兒女求這個討那個,而忘了先在主面前省察自己內心的罪愆,求神潔淨與赦免。黛比幽默的開場白,一針見血地說出了我們的屬靈光景。「神啊,現在才早上十點鐘,可是我們要向你認罪的事情已經很多.....」此時天地靜默,只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每個人低頭向神表白,這是屬於我跟神之間的事情,除了祂之外,沒有任何一個人需要知道。 在分享時段裏,每個媽媽針對自己兒女的需要提出代禱事項。一位從台灣來的媽媽就讀小四的大女兒開始發育,因為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喪失自信,求神賜智慧讓她知道該如何正確輔導女兒勇敢的做自己; 一位媽媽為著同樣讀小四的女兒每天功課丟三落四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位孩子有學習遲緩現象的媽媽說,讀幼稚園的兒子,從開學至今已經緊急送醫四五次,可是至今還未查出身體到底哪裡出了錯; 另一個媽媽則對她動不動就想quit(放棄)學習新事物的女兒,分享她如何在游泳池進行機會教育,讓女兒自己選擇未來的道路。「如果妳打算以後一輩子在99 cents (99分店)打工,那麼我不反對妳現在就可以放棄。」女兒果然乖乖地回去上游泳課....在此起彼落的驚歎與讚美聲中,每一位母親此時敞開心懷、緩緩道來自己在養兒育女上如何地軟弱與無力。但是我們知道自己深信的是誰,也相信祂能保全我們所交付祂的。使徒約翰說,「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既然知道祂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祂的,無不得著。」(約翰一書5:13) 牛頓有一句名言,一直深深的打動我。「倘若我看得比別人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神就是我們的巨人,如果我的孩子從小就訓練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麼她這一生自然比別人看得更高、行得更遠。在媽媽禱告團裏,我們為孩子求的,不只是學識、道德、品行與修養上的增進; 我們更求每一個孩子都能與親手造他們、賜予他們生命的造物主,建立一個親密活潑的關係,帶著屬天的眼界,走人生的道路。 延伸閱讀:禱告時刻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