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駁二拼經濟有感
2019/02/13 13:25:48瀏覽2292|回應1|推薦13
過年期間帶全家走了趟高雄,特意來響應韓市長的拼經濟政策。


平日與太太就願意逛逛藝廊或文創空間,看到喜歡,價格又可負擔的文創或藝術品就會買回家。這次來高雄,駁二特區自然是必去景點。


初一一早還有很多店家沒開,晃進去的第一家店就看見了喜歡的東西。聽店主言,那是從肯亞來的。那邊有很多世界各國來的垃圾,所以肯亞人就把各色癈棄泡綿塊黏合成一大塊,五顏六色的,再將其雕成各種動物的模樣,那不規則的色塊和樸拙的形象,擺在新家的某個角落肯定好看。


上前看了看標價,NTD18800。


藝術品這東西,說穿了喜歡的人覺的無價,不喜歡人就認為一文不值,對我而言,這東西不值NTD18800,但NTD12000我願意收下。上前與店員講了價希望打個折,扣完點數七弄八弄店家願以NTD17700出售。沒談攏,我帶著太太斷然離開此店。


第一,這東西初見新鮮卻也不是非要不可,況且是兩年前的款式了,看來是擺在店內已兩年沒人出手,沒賣出就是庫存,他若肯打個9折或許我就買了,可惜了,店家的堅持我不大明白。


第二,後來想想,許多文創商品背後都需要個美麗的加分故事,刺激購買。

這東西既是肯亞來的,查了下中低收入的肯亞人一月約能收入100美元,按這來算,設若製作這東西的工錢是50美元(註:材料是撿來的癈棄物,無本。會撿癈物來利用的人想必收入不高,做一件給50美元算夠高了吧),含運含中間商的利潤我乘以5倍計算,那也就是250元美元,換算為7500元台幣。至此,店家的利潤不可謂不高。但,藝術是無價的,端看各人所需來衡量。我認為不值那麼多店家卻認為值,所以交易失敗。


但我再一想,這東西若賣得好那不是就要大量生產了嗎?文創的東西沒量化成貨幣前都是沒有經濟價值的,一旦有錢賺就會進入商業化大量生產階段。


因此,原來是撿著有一搭沒一搭的癈棄物來手工製作,產量也有限,到時會不會變成廠商製造大量泡綿專門生產這東西了呢?原本打著環保及幫助肯亞人的概念而產生的文創品,搖身一變,從垃圾變藝術品的昇華過程轉變成工廠專業自動化生產的商品,最後又成了人造垃圾再漂回肯亞海岸!?


這該是多麼有趣啊。


商人們在玩的賺錢術不就是這樣子嗎?編織故事抬高商品價格,賺取利潤這都無可厚非,只不過商業化後的東西,常常存著打著環保反環保的陷阱。


有了以上藉口,我慶幸對自己說:還好沒買。


*當然,後來有買了其它東西,收穫頗豐心滿意足。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ackrain&aid=124727729

 回應文章

上大人-人性的詮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理智
2019/02/17 02:41
買東西前多想一下﹐錢會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