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18 18:10:39瀏覽1975|回應2|推薦8 | |
《今週刊》「澳洲打工實錄」報導除了很卑劣的種族歧視、階級歧視、職業歧視外,還有被踢爆以「三合一」濃縮報導並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小說」,現在又被發現清大、逢甲、師大畢業生並沒有任何一人有所謂的「學貸30萬」(學貸,銀行提供給學生的就學貸款),甚至於連加起來也不可能到,0+0+0為什麼等於30,《今週刊》總編輯謝春滿不願進一步說明。 今週刊總編輯謝春滿說「採訪內容也都是基於事實」,我則相信有可能是基於事實「改編」,因為清大、逢甲、師大畢業生「三合一」之後學貸仍為零,難道除了清大、逢甲、師大畢業生外「人外有人」? 各傳播媒體則是「萬馬齊喑」,沒有人感覺不好意思也沒有道歉,未經查證的二手傳播出錯,竟然沒有媒體表示錯了,這究竟是傳播、新聞系的教授沒教或沒教好還是媒體無恥? 我再提我的先見之明(譴責媒體:清華畢業生當澳洲屠夫不是「淪為」!): 有一個清華在校生說: 其實改變心態,作者如果能因擁有這份工作而高興 這樣標題也許變為,清大畢業生為何樂於做澳洲屠夫 以台灣現在的情況,能考上清大且需要申請學貸的應該是少數 從這點來說相信作者是位很努力的學生... 我提過高級外省人駱明慶寫過的「誰是台大學生」,事實上,在台灣唸國立公立大學的人其家境往往較私校為優越,已經到達「上品無寒門」的境界,清華畢業生少數例子「特例」值得關心,那多數私校學生該死嗎? 不認真談分配不公卻造假鬼扯,《今週刊》你學貸30萬的「出處」莫非是「卡債」?? 我寫一個「故事」來抒發感想: 有甲乙丙三位A國人分別到B國旅遊,甲旅遊途中遭到搶劫,乙旅遊途中因自己不小心導致跌斷腿,丙則因為在當地嫖妓被抓而入獄,A國賈週刊記者為了突顯B國不適旅遊,因此寫了以下報導: 題目:B國真是人間地獄 (以下為第一人稱) 我高高興興的出國旅遊,選擇了以風光明媚著稱的B國,下飛機後,居然遭到一個駕車的歹徒撞斷腿,然後還搶走我的錢,報警後,警察說我誣告然後把我關起來,後來判罰金10萬,要服勞役抵還,真倒楣啊,大家千萬別去B國旅遊!! 賈週刊「B國真是人間地獄」一文刊出後,引起全民義憤填膺,各媒體紛紛轉載,名嘴們說「B國很恐怖,還有人吃人喔」,各家評論紛紛寫出「出國如何自保」、「政府為何不保護旅遊國民」的評論,最後某甲覺得太扯而踢爆。賈週刊總編輯表示「為了突顯旅遊安全與保障隱私所以採取三合一方式報導,我們也正在想如何幫助他們...」,並在網路刊出「完整版」,但完全沒有服勞役抵還罰金這段,賈週刊總編輯受訪時表示「所有的質疑皆在聲明中說的很清楚,他們採訪內容也都是基於事實、一切都依聲明為主」後並拒絕進一步說明。 各名嘴與各媒體將此事完全當做沒發生,被質疑後反而痛罵質疑者「你墮落囉,你難道不知道旅遊安全很重要嗎?」云云,然後各名嘴與各媒體及賈週刊繼續「三合一」或「多合一」報導,醜化B國之事也不道歉。 故事說完了,今後,你覺得大家還會相信各名嘴與各媒體及賈週刊嗎?還會堅持「目的比手段重要」嗎? 我相信有些人還是會! written by blackjack 2012/9/18 今週刊新版澳洲台勞 「30萬學貸」突不見了 新頭殼newtalk2012.09.17 林靖堂/台北報導 《今週刊》「澳洲打工實錄」報導遭質疑「移花接木」後,昨日召開記者會澄清,原先刊登的是3位打工者的「3合1彙整版」;隨後,《今週刊》也在網頁刊登3 位受訪者的「全文」。只是原先報導提及的「身上背著30幾萬元學貸」在「新版全文」裡,卻憑空消失。對此離奇的差異,《今週刊》總編輯謝春滿今(17)日 僅以「昨日聲明已很清楚」,不願進一步說明。 最新出刊的《今週刊》第821期,以清大經濟系畢業生為主角,報導「台勞」到澳洲打工故事,引發社會話題。豈料,昨天中午一位自稱該學生的友人在ptt網 站發文,轉貼「清大學生」臉書的反駁聲明,並強調他根本沒有背著30萬元學貸。《今週刊》隨即召開記者會澄清,稱他們一共訪問3位台灣學生,並在該刊網站 公布「3名台灣大學生的澳洲打工實錄---清大、逢甲、師大畢業生的告白」。總編輯謝春滿表示,這是「原音重現」,是為讓社會了解《今週刊》採訪內容出於 事實。 但經新頭殼比對先前已出刊的紙本,與《今週刊》網頁的新版「全文」卻發現,舊紙本所提的30幾萬元學貸,在所謂的「原音重現」版,卻憑空消失。不僅原來清大學生沒有提及學貸,2位逢甲、師大畢業生的訪問裡,也看不到學貸等字眼。 《今週刊》昨日發出的聲明強調,「我們匯總整理了三位赴澳洲打工者的經驗,除了該位清大生之外,還有一部分內容是來自另二位受訪者」。 如果3位大學畢業生的「原音重現」版都沒有提及「學貸」,那怎麼可能「會總整理」出一筆30幾萬元學貸呢?對此,《今週刊》總編輯謝春滿今天回應表示,所有的質疑皆在聲明中說的很清楚,他們採訪內容也都是基於事實。 由於總編輯謝春滿在紙本刊物的「編輯室報告」,也曾提到「本期的封面故事裡,也有一個典型的台灣苦勞輸出案例」,「身上背著30幾萬元學貸,逼著他離鄉背 井找出路」等等。記者進一步追問,她自己本人是否有參與將3位受訪者故事合一的編輯過程時,謝春滿都以「一切都依聲明為主」,拒絕進一步說明。 對於外界質疑《今週刊》新聞造假一事,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指出,媒體要維持信賴度與公信力,任何地方都不能造假,若新聞寫作誇大、拼湊、捏造部分事實,都會毀掉原本立意良善的新聞題材。 她說,如果《今週刊》為了要讓故事更為聳動、吸引閱讀而誇大細節,或整合多個故事為一,那就有違背新聞專業之虞。她呼籲《今週刊》,要向外界清楚公開說明,為何要將3故事合一的新聞編輯處理過程,否則《今週刊》在公眾的信賴度毀滅後,很難再挽回。 澳洲苦勞報導 清大抗議不實 【中央社╱新竹市18日電】 2012.09.18 02:26 pm 國立清華大學今天發表聲明表示,今周刊封面故事報導「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苦勞」未忠於新聞來源,清大嚴正抗議。 清大表示,今周刊12日出刊的這篇封面故事未忠於新聞來源,將3個打工者的經驗逕自撰寫為1個人的說法,並未正確引述受訪者提供的資訊,並且引述受訪者身分單指稱為「清大畢業生」。 清大指出,這篇報導除有違新聞專業及道德,令人強烈質疑報導真實性,更對清大校譽造成傷害,對此嚴正抗議。 清大表示,校方曾向今周刊查證受訪者真實身分,今周刊僅以含糊方式回應。縱使今周刊於聲明中表示,為了保護當事人匿名處理,報導是為了突顯台灣經濟的問題,但就報導方式已欠缺新聞的客觀性及真實性,且清大為本事件利害關係人,也因本報導受到不公允的公評。 【2012/09/18 中央社】@ http://udn.com/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