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29 21:02:16瀏覽1568|回應2|推薦0 | |
甲和乙住景美,平常各自開車到公館去上班,二人單趟通勤里程都約10公里。 乙決定fashion一下,改叫更fashion的丙的優步車。丙剛好也住景美。 優步自認為走在江湖高人一等的關鍵詞是「共享」經濟,怎麼評估共享成果?自然是某個或某些成本數字減少,車在路上跑,最務實的數字不就是油料量了?對愛發大財的人來說,它代表買油錢減少,對愛地球的人來說,它代表污染和耗能減少。以下試著算幾道數學題。 l 模式一:甲和乙繼續開車上班。則每天(只算單趟,下文同)油料2人x10公里=20公里 l 模式二:共享經濟:甲搭乙車上班,每天10公里+3公里(假設繞路二人住處和公司的距離)=13公里 l 模式三:帶著共享面具的現行優步:甲10公里,乙叫丙車,運氣好丙住隔壁,乙油料10公里,共20公里。運氣不好,丙從新店趕來,乙油料3公里+10公里,甲乙共23公里。 以上可知,這些年概念和實務的台灣優步,絕非共享經濟。它的共享指標,多數狀況下甚至比各自開車還差。 跟計程車比呢?最關鍵的變數可能是規模或普及率,即在某地區上線的計程車數如果明顯多過優步,則「到顧客上車點」的油耗平均會低於優步。 再者,開優步的年輕人,如果依照自家需求,原本可能只要買一台小cc小油耗的車,為了進入自我定位高人一等的優步世界,可能改買大cc大油耗的車,結果連平常自用里程,都要用更高油耗。這是兼營車太多造成可能另一個共享弱點。 至於「因為有優步,不用買自用車」,這個論點同樣及於公車、捷運,當然還有性質類似的計程車,所以無法成為非優步不可的共享成果。 所以,台灣優步(乃至實務上多數國家的優步),在他們標榜的「共享」指標,是負績效,比沒有優步帶給社會更多能源消耗。 因此,優步只能成為優步台哥大,或優步和運,回歸計程車或租賃車管理規範,沒有享受特權另立一套規範的公益必要性。規範不足不適,可修規範,大家一體適用。 最容易在網路上讚聲一片的優步文像「計程車服務差,為什麼不讓優秀的來?」先不管這是不是偏誤取樣的風向文,重點在於,某領域特許權表現不佳,無條件開放競爭只是一個參考選項,它本身無法論證任何結論。 前幾年有段時間國軍接連出包,我們會去討論開放自組民兵部隊?治安事件警察處理不好,新光保全可要求開放110報案,讓民眾自選抓壞人的隊伍?國道客運表現不佳,也是在共用規範裡去蕪存菁,而不是開放野雞車愛怎麼走就怎麼走,愛怎麼收費就怎麼收費。 優步如果認為他們有高人一等的管理能力,如上所述,他們可以組優步計程車隊,來展現他們素質。對提昇台灣計程車品質有野心,可以進去參與後,和業界及政府再去提昇法規門檻。 最後,優步真的無法承載共享經濟真實願景嗎?還是可以,只要優步接受法規限定收費上限50元。 50元有點小惠,但無法吸收「專程」去載人一趟的時間成本,甚至油料成本。所以,它只適合上述模式二,真正的共享經濟。甲開車小繞路,載差不多地方上班的乙,賺點小惠,而社會享受真正的公益果實,油耗減少、塞車減少。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