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4/22 21:44:57瀏覽1599|回應0|推薦5 | |
這個做法當然只是諸多門窗中的一扇,甚至越執拾可得的消費商家,如日常用品、小吃店等,它的可行性可能越小,不過社會經濟問題本來就不會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帖劑。
預約消費的幾個基本作法,以一家中高價位餐廳來說:
全店只收預約客人(有網路訂位最恰當)。
因為有預約登錄,等同實名制,可預防疫情追縱需要。
只收預約客人,不但可徹底控制人流,也因此有助於落實相關消毒等防疫工作,例如1桌吃飯時,工作人員可同時從容整理2桌,下批客人坐2桌,換1桌空桌整理。不會因為人流雜沓,便宜行事或遺漏。
進行最高規格防疫佈置。
同一時段只收1/4-1/3客人,確保社交距離。
可進行必要防疫設備,例如透明隔板,不論是桌次間或座位間,可依消費型態及場地環境等評估配置。
更頻繁的清潔作業。例如廁所從平時1小時縮短為30分鐘。
有多廳場館者,可依環境條件進行前場及後場的分流作業。
彌補營業損失。
在水電等成本評估合理範圍下,延長營業時間,甚至大膽開發早鳥及夜貓場次。工作人員可拆班(反正同時段客人減少,也不需那麼多員工),分組負責增加的營業時段,以彌補嚴控客戶密度減少的營業損失。
視客源結構可事先聲明僅限疫期,加收1、2成疫期服務費。抑注營業費用。
以上建立在下列基礎:
不消費的氣氛在於防疫需求,既然台灣仍然正常上班上課,把消費場所抗疫能力提升確保,可鼓勵消費動機。
「預約」消費代表一個專屬訂作的安全承諾。所以要最高規格規劃和落實。
民調顯示受疫情影響收入佔四成,即使這四成,仍有相當人口並不因為暫時收入減少影響消費能力。即使受影響者,因為生活全面節制,這裡省加那裡省,加起來也許還夠偶而一次到消費娛樂場所透透風。所以,因為疫情很多人收入減少,不等同於只能削價,而不能以服務承諾(有時也許加上同情心)適度加價服務。
大經濟來看,大家都縮衣節食,商家東西便宜賣,但因此可能製造更多失業或減薪人口。是要生活儘量正常多花一成錢買東西,還是失業但買便宜貨呢?
這在受創最重的旅遊業,也是可行。
大團變小團。例如一團上限10-15人。
車輛加倍。即在進行車內安全距離防護需要前提下(必要時加上透明隔板等),加僱車輛。
一條龍預約行程。即在整個行程中各停駐點(戶外或超大型室內例外),均採類似上述預約規格,不會去到那裡結果人擠人。所以這需要高度企業共同體結盟,「這次大家就全力拼這條線了」的決心。
服務人員加倍。至少在初期,無法確保合作餐廳、旅館、景點等防疫管理品質(通常是良莠不齊),旅行社有一個先導小組,在旅行團抵達前進行安全把關。
如果是縣市政府主導,可藉此請旅行社多開發秘境或創新行程,那些過去做歐美日線的人才,這時不找來規劃創新,殊為可惜。
旅遊業受創甚重,但政府給薪水補助,就止於員工生活救急。若能轉化成激勵產業活動的動能(例如領補助的人力變成上述增加防疫配套人力),才能減少產業失血速度,安全渡過此次難關。
政府各式各樣的補助,尤其是以工代賑,最怕生一堆無用事,只是為打發時間。應該以如何用,可讓因這些人參與,促進經濟活動,如上所述,旅行業若要安排客戶安心的行程,人力成本太高,那就讓以工代賑來補足這一塊,讓補助金也成為產業經濟金錢流動的一環。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