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25 14:25:12瀏覽1793|回應0|推薦2 | |
=== 柯文哲還債520億的白色謊言(下)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577 胡幼偉:丁守中唯一贏的機會 證明比柯文哲內行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politics/realtime/20180725/1397573/ === 胡幼偉說「丁守中唯一贏的機會:證明比柯文哲內行」,這句話沒錯,但如何「有效」證明? 許多人說柯文哲三年多沒什麼政績,但是在柯地盤的潛語言是「即使這樣,仍然比藍綠好太多」,何況那些認為柯有政績的。 對柯支持群來說,既然柯比藍綠好太多,更限縮範圍來講,柯比郝好太多,那麼,柯帶來的進步便成眼前事實」,相對來說,丁守中說自己比柯內行的訴求,仍然只是空中樓閣,空中樓閣對比進步事實,毫無優勢,尤其考慮到丁守中出身典型藍營(另一個郝龍斌教授、沒那麼帥挺的馬英九教授)後更是如此(「國民黨又劃大缾了」)。 柯地盤「即使這樣,仍然比藍綠好太多」潛語言背後,便是柯文哲經營的形象效用,有時候它會發酵到荒唐地步。例如,柯文哲常在一些政府例行公事的執行細節中,找到開罵點,再套上「以前都沒人做,就由我來開始做」的語言技倆,原本屬該受公評的市政領導不佳的素材,反而變成改變陳腐文化的魄力長官表演場域〈即使已上任三年,依然可悠遊於市長和路人甲身分轉換)。藉此不斷茲生強化其品牌形象,又用品牌形象出脫首長責任。 而在組成柯文哲「仍然比藍綠好太多」的各式形象題材中,「還債520億神話」恐怕是最具普遍性、最具穿透力。尤其在「國債高築」和「蚊子館」這二個近年批判政府主流語彚背景下,柯文哲至少肯定是多數人「沒人可選的話,就選他了」的選項。而「省錢」和他拆忠孝橋的「效率」形象,也容易在選民信任感中產生相乘相加的微妙效用(又快又省錢)。 因此,不攻破這道520億神話,許多努力是事倍功半。柯文哲碰到瓶頸,只要到臉書又唱一次520神曲,臉文按讚數少則五萬、多則十幾萬,三兩下士氣回升,可能又拉回大批想要離去的支持者。 面對這道520億神話,丁守中用「省錢代表沒建設」回應,道理可通,但不切合目下社會民心,無法引起迴響(參「上」篇)。 王世堅的講法是「台北市稅收增加因此還更多債」,有它的客觀基礎。但對柯文哲的520億神話不易搔到癢處,柯營可辯稱「別人稅收增加,也會花掉,例如稅收增加是全國現象,許多縣市這幾年債務增加」。 其實只有拿出郝龍斌時代的還債數據(參本文開頭引文「柯文哲還債520億的白色謊言」), 清晰訴求「柯文哲還債520億,還是比郝龍斌少」,才有機會把柯的還債神話消風,變成郝龍斌早就這樣了的事。 (台北市在民國九十幾年就開始有財務盈餘,後來為處理馬英九欠中央勞健保補助款,才又帳面赤字,但在2013年郝最後一年,帳面盈餘一百六十億,依此推算,郝繼續任市長,也可能四年帳面還債500億。這過程和城市財務結構改善有關,未必完全歸功主政者,如同有幾筆投資貸款的公司,到一定年限後,投資的效益開始發揮,投資貸款部分還清,公司轉虧為盈是自然過程,未必是當任總經理的功勞。) 類上案例,丁守中要擅用郝市府核心人士,姚文智也要擺脫只會唱衰國民黨執政心態,簡余晏、李文英的用法不是到演講台去講前上司的壞話,而是以她們在柯市府的第一手實務經驗,提供具體政績虛實案例,尤其放在和郝市府比較基礎上更具殺傷力,逐步拆解柯文哲核心品牌形象。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