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06 16:17:40瀏覽1970|回應2|推薦0 | |
〈本文標題不適於當事農民〉 鳳梨堆得像小山等加工 農民看了很想哭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8/3237952?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1-news === 最近香蕉、鳳梨、火龍果等接連盛產導致產銷失調,試著討論幾個議題面向。
外銷是問題的答案嗎? 不少論者直指拓展外銷才是長久治本之道,甚至把兩岸政治當成攻防理由。 然而,水果外銷可做為國內產經發展的策略項目,也可做農業發展的導向引擎,卻無法也不該是「搶種或氣候因素造成短期生產過剩」時問題的合理答案。 「搶種或氣候因素造成短期生產過剩」時力促水果外銷的角色,充其量,就像合作廠商倒閉,趕快去扣押一下生產或辦公設備,固然聊勝於無或不無小補,卻不會成為公司風險控管的主流項目。 水果這類「有強烈保存時間限制」的商品「外銷」時,品質和供貨量必然有極高穩定性的要求,作生意才可長可久,如果用國內隨興塞貨、斷貨的方式,可能連他種水果的外銷商譽都受影響〈今年承諾太多,明年恢復正常產量,哪來合格貨源外銷?〉因此,外銷規模只能建基於正常產量模式上,亦即在處理短期產銷失調的層面上,外銷只是「治標的短期方式」,不是「治本的長期策略」。
「浪費、不惜食」就是水果生產的命運 如上引新聞報導,看到一堆鳳梨勉強被送到加工廠,算是好命的,許多讀者聯想到它們更多的弟弟妹妹們,根本被棄放在農田裡,無聲無息中往生。 有種果菜的讀者應知道「疏果」的概念。從果實初生起,為了把養分集中在少數幾棵果實,確保最後成果品質,不斷的汰除掉多生的果實,其中固然有長相不好或蟲害的果實,即使品質良好,也一樣要把同枝果實汰除到極少數量。 在水果栽種中,往往被遺棄的小子遠比被養大成人的多的多。留下多一些果實,採收前增加的成本不會多太多,但農民也不會因此就不疏果,因為最後的賣相佳,才是口袋豐收之道。 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看到一整片未採收的成熟水果,也可以試著把它想成「被疏掉的果」,就像一個小小短枝,偏偏生了八、九個果實,還是要忍痛剪去六、七個,本來預想一枝留二個,不忍心也只能多留一個。不妨,暫且就當這片水果是先前被疏掉的果。 「賣相」,表面是水果的外貌,但在市場中,它和供需量有關,供不應求時,東施也可掛著西施價格賣。賣相並沒有本質上絕對標準。因此,超過市場需求量的水果,不就是「賣相不佳」了嗎? 因此,是否該去除道德或情感上的心魔,商業農產品還是商品,次級品該淘汰就淘汰,是商業道德;好產品過剩不該出貨就不該出貨,是商業利益。農業經濟不該回歸經濟利益考量嗎?
以銷追產,無異等差數列追等比數列 試想一下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講的是增加使用,或減少產量?使用量彈性通常遠低於生產量彈性,因此各油源國和國際組織,開會討論你減多少我少多少,如果達成合議,才是最快有效的方法。 鳳梨價跌,官員和好心廠商拼命促銷,能多做三成生意嗎?就算是,每人一餐食用水果量不會差太多,多買10元鳳梨,可能代表因此不買30元火龍果,救了鳳梨,可能暗傷了火龍果,一來一回,生意可能只多做一成。 一成可能還是假的,因為量可取代,但價呢?水果商會希望賣一顆10元鳳梨或一顆30元火龍果呢〈火龍果可能還要2顆才夠一家吃〉?結果就是整體水果商業交易額下滑,救一個鳳梨,把一堆其它水果市場價格連帶拉下來。講經濟大家愛講附加價值,在政府民間集體促銷跳樓價水果時,也正把整個水果產業的附加價值拖下水。跨張來說,一家哭變成一街。 這種狀況,它有二道關卡,一是錢關,一是肚關。國人消費水果的預算有一定限度,某特定水果便宜時,能多買一份水果的多,還是替代性消費的多呢?而且水果無法長期保存,過得了錢關,也過不了肚子就那麼大的關。 例外可能就是國軍了,只有這類組織它能配合政府,又買鳯梨、又買火龍果,雙倍消費。當然推展到學校午餐也是可行,前提是逐餐控管,不然火龍果又要被鳳梨偷換掉了。因此,下次政府真的要救急,就直接叫果農送到軍隊和學校,負面效用會比市場叫賣低。 總結來說,水果的消費短期內要大幅提升,非常困難,如同等差級數,1變1.1或1.2。 就生產端來說,一開始有人搶種,1變成1.2,你看我、我看你,幾年後栽作面積就多出一倍了。從上面講的疏果作業來看,盛產年份只要農民每枝多留一個果實,可能收成產量就是多三成、五成、一倍。再加上政府補貼政策如果連低質品都納入,未來會鼓勵農民每枝多留一棵,又是另一個三成、五成、一倍。 生產過程在氣候等環境因素助攻下,要無意間或人為刻意變魔術變出五成、一倍產量,是很容易的事。因此,用人民的同情心,同理農民辛苦果實,它是一個無底洞的賭注。 因此水果產銷管理,只能堅守「整體」水果「經濟利益」基調,不能動輒訴諸同情心。進行生產面積管控,產量預警,生產過剩時的補貼以生產面積合理合格產量為限等措施,並推廣產地汰除〈包含劣品和良品〉視為市場正常調節機制的觀念。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