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4/30 04:18:36瀏覽823|回應0|推薦0 | |
什麼是自私?
自私,源自於一個人保護照顧自我的需求。 即使只是一個小小孩子,看到好吃好玩的東西,他也多半只會先想到滿足自己,等自己充分滿足了,接下來才有可能想到其他人。而當我們聽到糟糕的災禍消息,在同情別人之餘,也經常多少都會忍不住慶幸遭難的不是自己與家人。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應該可說是天生的,使個體可以自行保護照顧自己的本能。 不過若是保護照顧自己的方式錯誤,那麼這種本能卻會搖身一變,變成對於自己的一種傷害。 當一個人只想著自己的時候,他便把自己與周圍的一切都隔離開來,凡是有可能危害到他,與他爭奪利益的,全成了他的敵人。於是這人便對自己下了詛咒,不但孤立了自己,而且會發現自己的周圍全是敵人。通常這樣的人,便被稱作是自私的人。 這種人經常都會抱怨,說是他的配偶不好,子女不肖,朋友無情,同事無義,似乎他的周圍沒有什麼人對得起他。他說的可能確實是真話,但那只是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而且這一切的起因很可能是他自己。 想想,當一個人在團體中,有義務不肯盡,卻堅持要求權利;不替別人著想,卻拼命要求別人替他著想時,不受歡迎那是理所當然的事。 如何同時滿足自我與群體利益 如果團體中的每個人都只顧自己,只想著自己的利益,那麼就不可能團結的起來,嚴重的話團體甚至會崩潰,最後傷害到的將是團體中所有人的利益。 所以自古以來,在社會上,自私自利便被視作一種惡德,而若能為了團體而放棄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則被視為一種高尚的美德。 保護照顧自己是天性,而追求團體的認同也是我們的天性。這兩種天性相互矛盾嗎?表面上看來是的,但如果肯換一個角度,會發現這兩者還是可以並存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父母愛孩子,可以完全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切。他們確實是為孩子犧牲了許多,但卻在這樣做的同時,自己本身也可以獲得極大的幸福與滿足。 如果做父母的,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還在斤斤計較自己養他教他,到底是吃了虧還是占便宜,那麼這個家庭大概很難幸福快樂。家人不快樂,也會反過來使得愛計較的父母本身不快樂。所以這種自我保護的結果,最後反而會傷到自己。 如果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要仔細計較養孩子的得失,那肯生孩子的人恐怕不會太多,人類種族的延續都會出問題。不管怎麼看,自私自利,都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相反的,一個父母子女都肯付出而不計較的家庭,才會是最快樂的家庭。不計較的結果,反而得利。因為這樣做,讓我們自利的天性,與受團體肯定的天性,同時得到了滿足而沒有衝突。 之所以能夠同時滿足這兩種看似矛盾的需求,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自我』擴大了,讓自己的家人也成為『自我』的一部份。這樣做,不但豐富滿足了自己的自我,照顧家人也便不再跟照顧自我的需求有所衝突。 自古以來的修道人,雖然說法多有不同,但都很強調去『我執』。所謂的去『我執』,根據我自己的理解,並不是把自己的自我壓抑或去除,變成無情無感的木石人。相反的,卻是得要盡量把它豐富擴大。 當一個人能把『自我』擴大到與天地宇宙同大之時,他就當然地可以快樂,可以去熱愛一切,可以盡情的做自己,天地間也再沒有什麼能與他的『自我』產生衝突,而他的『自我』也能同時得到最大的滿足。 社會、人類與自私 現在商業社會,喜歡強調要利用人的利己心態,讓它成為社會進步與促進財富增長的動力。事實上也相當成功,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現代社會,大概是自古以來最富裕,科技最進步,交通資訊最發達,娛樂花樣最五光十色的時代了。 但是這樣做雖然有利,也一樣有弊。 過於強調利己的結果,就非常容易造成過度且錯誤的那種自我保護,也就是自私。 這種錯誤的自我保護,造成了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普遍的疏離,親情、友情、愛情都愈趨淡薄。就像前面所說的,錯誤的自我保護傷人又害己,到最後只會弄得大家都互相挑剔排斥,無法順利溝通交流,更不可能快樂。這種問題的實例,在現代社會中俯拾皆是,而嚴重的程度也大概是自古以來最糟糕的。 而在我們與大自然的溝通方面,問題也是一樣的。我們老是只肯從我們人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決定如何看待及對待大自然。 人類在自然面前能擁有自己的自尊,並懂得如何保護並延續自己的種族,這本來是件好事。但現在在人類的力量大了,能力強了之後,再繼續這樣自尊自大,無限擴大自己的自我,只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看事情,那就會是對人類與大自然雙方都有害無益的巨大災害了。 舉例來說,我們的各種發明,總都是在為人類更舒適的生活在服務。但自從二十世紀以來,我們的許多新發明,都直接間接的對自然造成了傷害,而最後又總是傷害到我們自己頭上。 比如塑膠的發明。它非常便利,輕巧耐用,成本又低,造福了人們不少。但現在大家都知道,它在我們的環境中,根本就是萬年不腐的環保大敵。又比如核能的發明。核能既便宜,力量大又持久,但核武器的害處就不用說了,只用核能在和平用途,也並非完全沒有問題。癌症、狂牛症、禽流感,直到前陣子的蜜蜂大量死亡,更是一個接一個的重要教訓。 然而人類還是沒有搞清楚狀況,繼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到現在還在繼續不顧後果的研發基因改造食品、複製人等等技術。 這樣眼光短淺的自以為是,進行只以眼前的利益為目的的發明研究,在人類力量越強,本事越大的時候,它所造成的局面將會越發不可收拾。我們每天都有許多發明,科技進步迅速,這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神氣,但若是沒有綜觀全局的考量配合,那麼其實只是在自找麻煩,把自己與自然更加的隔離開來而已。 結論 自私,只是一種錯誤的自我保護態度,無論從何種角度看來,都不直得鼓勵。它是一切罪惡的基礎,是一種不成熟的迷惑,害多於利,是我們應該設法去超越克服的。 當然,無法要求每一個人都把自我擴大到像聖人一樣。但我們在做許多事情之前,若能多為自然與社會考慮,想法子在利己與獲得團體與大自然的肯定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那麼我們的日子應該還可以過得更好。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作者筆名。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