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安溪清水巖修道,被尊稱為清水祖師。
民間俗稱「祖師公」或「祖師爺」。
三峽祖師廟每年正月初六的大拜拜,
都有所謂的"爐主"與"副爐主",
當年的爐主與副爐主都是在前一年就決定好,
每年是以七姓輪流,
分別是劉、大吉姓、陳、林、中庄吉姓、李、王,
大吉姓如:薛、周等其他的姓氏,中庄吉姓如:蘇。
而每年的爐主是要由當年輪到的這個姓氏的成員,
去祖師爺前"擲筊",要連續三次"聖筊"才可以當爐主,
而其他人就是副爐主了。
現在初六時,一般人大都在家裡拜祖師爺,
因為祖師廟可將祖師爺請回家供奉,
所以一般人家大都有祖師爺的神像。
祖師廟多年以來一直在三峽
扮演著信仰、社會、經濟等活動的主導角色,
在三峽居民得心底也有著重要而不磨滅的地位,
這種種我們從居民們多次重建及對其的重視程度及可看來,
如今三峽祖師廟有了"東方藝術殿堂"的美譽,
更成了三峽人的驕傲,同時,祖師廟在他們的心底,
也永遠是他們心靈的寄託與象徵,這是永恆而無法改變的。
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
圓寂後逐漸民間化、道教化,
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保護神祇。
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
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
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
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公
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
清水祖師幼年時,即在大雲院出家,
遍訪名山後,居於永春縣,以「道行精嚴」聞名閩南。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
清水祖師被素仰其道行的劉公銳請到安溪求雨,非常成功。
故當地百姓極力挽留之。於是清水祖師定居安溪,
而劉公銳慨然捐出大筆土地,在「張巖」建庵。
祖師見「張巖」之「清泉不竭」,便改張巖之名為清水巖。
而清水巖之庵本為草庵,多賴清水祖師
和徒弟楊道、周明等幾度拓展,
終於開拓寺宇。故日後奉祀清水祖師之寺剎,
多名為「清水巖」,如艋舺清水巖等。
清水祖師熱心於公益事業,多次募捐款項,號召造橋鋪路,
一生興建過幾十座橋樑。並且醫道高明,
常常施藥救助人民。閩南一帶人士皆相當崇敬。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
清水祖師圓寂於清水巖。
安溪縣民感激清水祖師,故加以奉祀。
從此,清水祖師成為安溪縣民信仰最誠的地方神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