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27 15:25:36瀏覽2559|回應10|推薦29 | ||||
文/怡克納米斯(Mr.Economics) 我很討厭這兩個字——「菁英」。 我不是那麼的出類拔萃,我也不是那麼的絕頂聰明,所以絕對配不上「菁英」這兩個字。況且,我低調到有點潔癖,菁英所代表的形容詞我想不用在贅述,但問題是在菁英相對的那一端,到底是什麼? 媒體報導,很多在明星學校的高中生認為他們是菁英,應該有菁英的養成教育與環境,反對12年國教。殊不論什麼是12年國教,光聽明星高中生講出菁英這兩個字,我就倒盡胃口。 說自己是菁英,有那麼點自傲,有那麼點瞧不起人,高中生就可以大言不慚的說自己是菁英,真是以管窺天,井底之蛙之流,享盡了這個社會所提供給他的教育支援,竟然連一句感激的話都沒有。 教育資源本來就共享財貨,沒有一種道理說好的教育資源,一定要分配多一點給明星學校,多一點照顧給菁英學生。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如果菁英教育的效率是相當高的,那麼,多分一點資源是合理的,這個社會的產出會更大。 但問題是,多給一份資給所謂的明星學校和菁英學生,真的對社會產出會更有效率嗎?或者,他們真的會感激這個社會,飲水思源嗎? 而且,還充斥著很多「假菁英」。 我真的不這麼認為。 我是一個苦學長大的人,九年國教的國中三年,大家盛行補習,家裡的經濟不允許,我也認為不需要,就這樣我被學校視為一個—笨學生(智商記錄為空白),放逐到放牛班三年。學校為所謂的有錢子弟成立「資賦優異班」(補習費很貴),也就是所謂的天才班,我永遠記得那一班的導師的嘴臉,即使我在放牛班第一名,我也進不了所謂的天才班,哈哈,一個蠢才如何和一班天才相比呢?進不了的原因不是我的成績,也不是我的IQ,而是我老爸拿不出補習費給他,這位老師就是要賺補習費!我的老兵導師,當場和這位天才般的導師翻臉,我也永遠記得老兵導師的口水,噴滿了對方,我感謝他為了我爭一口氣。 那年頭,所謂的天才班,真的資賦優異嗎?其實必不盡然如此。我記得那一年的高中聯考,全校放牛班三個上省中,我是其中一個,而天才班好像也不怎麼樣,考上高中的也沒幾個,而為了對這個不公不義的教育體系抗爭,我拒絕分發,當個全校第一個拒絕分發的小子——即使上了省中,這當然有損學校的顏面。 所以,我根本沒讀過——高中! 我國中三年的前兩年,印象中不是天天被訓育組長揍,就是天天午睡時間到全班到操場罰站,而天才班天天吹電風扇上課,對立到最後,他們連上廁所都不敢,寧可憋尿,正因為廁所在放牛班這一棟,我不曉得他們是基於不屑,還是基於恐懼,才不敢上廁所? 放牛班,就是這麼被人徹底的放棄,徹底的瞧不起。 在臺灣,所謂的菁英教育已經被扭曲成一種很奇怪的價值觀,在臺灣考試,只要很會背書,很會考試的學生難道就是菁英嗎?但臺灣的高中生的價值觀已經狹隘到這種程度,各位說,他以後的發展,真的可以傲視群倫嗎? 臺灣的教育,所謂的群我教育到底在哪?不是上上公民課程就有群我的社會公民意識,但菁英高中生的言論,卻讓我只看到他們只有「我」利害關係,「群」的意識,似乎根本不是一回事…… 後記:明星高中生還在享受社會權利,尚未盡到社會義務就已經高舉菁英大旗,是否意謂高中的公民教育根本失敗?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