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賞張愛玲玫瑰
2009/03/09 23:30:50瀏覽2088|回應0|推薦5

賞張愛玲玫瑰

    其實,我壓根兒不是張愛玲的粉絲,她的創作,我也僅看過幾冊。捫心自問,之所以嚮往著走訪張愛玲在上海的故居和閱讀其作品,或許就是隨波逐流,湊個熱鬧吧。因為,就我個人閱讀的喜好觀點,認為:這人世間上乘的作品比比皆是,而張愛玲作品的陽光亮度和熱度均嫌不足;或許,這與她的成長背景有關,也或許,是因為她經年在上海天空被污染至不夠藍的大環境中寫作,導致長久鬱結灰朦陰沉的心田氣候無法消散所致。

    在張愛玲的作品中,我最先接觸到的是由關錦鵬改編拍製的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由於電影中的燈光、道具、影像成形等手法,在在反映導演在影片中所要呈現的電影語言,為了釐清電影所用的電影語言,並對照原文的真材實料,我開始閱讀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男性主人翁佟振保,他是一位靠自己努力打拼、從寒微苦讀中獲得相當成就,並認真生活的好男人,他學成至步入社會的生涯中,有四個影響他甚大的女人:1、在巴黎偶遇的妓女-他性經驗的啟蒙者,但也從與妓女的接觸,體會到無法做她主人的恥辱與失敗經驗,決心創造「對的世界」,於其中做絕對的主人;2、初戀情人玫瑰-一個比正統英國人還要英國化的中英混血姑娘,終因他自以為是的自私想法「若把玫瑰這樣的女人娶來移植在家鄉的社會裡,是勞神傷財、不上算的事」而分手,然而,二人交往間,他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自制力」經驗和「不可對不起自己」的篤定念頭,他成了自負的好男人,也就因為與玫瑰的交往,日後再接觸的女性,佟振保都以「玫瑰」稱之;3、朋友妻子王嬌蕊-一個擁有成熟身體但心智卻未完全成熟的女人,最初只好玩地引誘丈夫的朋友,未料卻發展成真心付出愛意,對她的追求,佟振保柳下惠般的自制力全然崩解,然而最終這好男人卻以不願違逆母親的意思和賠上自己的名譽作為回報,誰也沒有料想到,同時遭到家毀和愛情重挫的王嬌蕊,卻反而真正懂得了愛人,由一個不成熟的少婦變為一個幸福的女人,擁有安定的歸宿;4、奉母命結婚的合法妻子煙鸝-一位大學畢業、家道中落的商賈之女,她符合為人媳的條件和社會的標準,但在丈夫眼中卻乏味至極,因此始終無法得到丈夫的真愛,只能唯唯諾諾做個以丈夫為天、順從丈夫之命、在丈夫朋友前被炫耀的好太太,這使得居家中女主人角色的她兼備自卑與自尊的矛盾,更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委屈,在丈夫尋歡作愛於外的同時,即使尋求短暫的他歡也在所不惜,而丈夫在外得寸進尺、似報復的尋花問柳行徑,迫使她不再為丈夫隱瞞和辯護。

    《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故事內容,就是順著前段四位與佟振保有著深切關係和影響的女人先後出場順序而組合完成的。雖然一男四女成就了這個故事情節,但故事大部份還是偏重於男主翁佟振保與後面兩位女子王嬌蕊和煙鸝的情愛進展情形為主要訴求,至於最前面的兩位女子的出場,則似序言的作用,延伸出佟振保日後擇偶和人生的走向。可是,這四段不同愛情的發生和衍生,卻有著環環相扣的緊密關係,也清楚看出主人翁佟振保的人格與個性的特質。

    就張愛玲所有創作中的寫景物和人物的功夫,不僅描寫生動,更是細膩盡盡,特別是描寫人物個性與心理的狀態,可說是到了微妙微肖、栩栩如生的地步。本來嘛,文學小說本來就是以文字撰述人的生活-形形色色人們的形形色色生活型態。生活在新、舊社會交替的張愛玲,以她曾經生活的傳統封建生活圈中出現或接觸過的人物,像佟振保如此自私、懦弱、自以為是、背負過多道德倫理傳統舊思維的大男人一定不在少數,而像煙鸝那樣以丈夫為天、捨棄自我、委屈求全的深閨怨婦,也一定曾聽說或見到過。然而,以自稱自己從小就有判逆個性的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創造出一個在性愛需求上有挑逗之心和行為的王嬌蕊,我相信,一點也不困難。誠然,為不同的角色創造不同的人性特質,是需要創作者的精闢功夫,但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即如張愛玲自己曾經說過的:「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當中,可能也有必須在「紅玫瑰」和「白玫瑰」之間作一番抉擇的時候:選擇「紅玫瑰」,還是選擇「白玫瑰」;立志做「紅玫瑰」,還是做「白玫瑰」。從字面上看,「紅玫瑰」意喻著嬌艷、嫵媚、動人、熱(激)情,而「白玫瑰」則譬喻聖潔、單純、冷靜、安靜、悄無生息。老實說,在現代社會的現實狀態裡,有時,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聰明地在不同時空中不定性地選擇做「紅玫瑰」或「白玫瑰」。也因此,我們不能夠再苛薄地要求自己選擇的配偶或對象,必須是「紅玫瑰」或「白玫瑰」。因為,單色的「紅玫瑰」、「白玫瑰」是會讓人產生單調的觀感,甚且萌生遺珠之憾的,無限的懊惱和悔恨往往也是因此而起,唯有在彼此都擁有紅、白玫瑰特質的情況下,以互補運作的方式,才能在夫妻間創造雙贏的人生匹配。

    時代在變,人類不論選擇獨自生活或夫妻共同生活的質的,也要有肌理上的改變,一層不變,總會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突變」。完美,是人人終其生所汲汲追求的。但,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完美?我相信是沒有一個人可以說得清、描繪得清楚的。張愛玲的每個創作品中,都有所謂的好人,也有所謂的壞人,有強勢的可憎之人,也有弱勢的可憐人,但是,通過張愛玲的筆,她所創作出的主人翁們所遭遇的人生經驗,對後進讀者們來說,永遠是學習的課題,具有被啟示的效用。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被創作出的主人翁,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完人」,這就像我們每一個人,追求「完美」和「成聖的道路」是終其生的目標,一個遙遙無期的目標。如此,我們又怎能苛求別人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呢?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wweb&aid=272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