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8 15:52:39瀏覽188|回應0|推薦0 | |
1999 3.27 刊於北美世界日報副刊 與當下同行 「明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心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這一段小時候從課本上背下來的句子,常常提醒著自己:等待明日的人終將蹉跎今日,一事無成。 時間就是生命,生命是以時間來度量的。當然,時間的長短無法評估出整個生命真正的價值,盧梭:「壽命最長的人並不是活得最久的人,他們可能早就雖生猶死了。」許多人是可能「活到了三十歲,到了八十歲才入土安葬。」一生過得渾渾噩噩,毫無人生的目的與意義,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時間畢竟還是本錢! 而時間稍縱即逝,生命也將如此。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往者」是「昨日」、「過去」,往事只能回味,唯留下回憶相伴﹔「來者」是「明日」、「未來」,代表的是希望的前景,問題是世事難料,除了全知全能的神,誰能預知與掌握未來?與其坐待飄渺未知的明日,不如捕捉看得見的今日,從「這一個時刻」當下做起﹔手上一隻鳥,勝過林中一群鳥。 過去是歷史陳跡,拿來記取昨日的教訓。未來遙不可知,用以期待明日的燦爛。抓住今日,珍惜「現在」這份寶貴「禮物」的,是心智成熟與識時務者的表現。「昨日已成歷史,明日未可知,『此刻』是老天爺給的『禮物』(gift),因此我們稱之為『現在』( the present)。」懂得把握「此刻」活在當下的人,最能得到上天的獎賞,增惠得福。 尼采:「不要把枯萎的花圈獻在生命的聖壇上。」生命的目的與意義是要人不枉費此生,將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發揮到淋漓盡致﹔仔細聆聽靈魂深處的聲音,以感恩的心,把握時光,盡心盡力活出每一個最真實的剎那,全心全意體會出每一個生活的大小經歷,愛自己,善待自己,愛周遭的人群,關心不認識的陌生人,讓生命的每一個時刻都開出一朵朵鮮豔的花卉,編織成一串串美麗的花環,戴在自己的胸前,也裝飾別人的頸項。 時間的消逝是永恆的進行式,逝者如水,絕不為誰特別停留﹔窮或富,老或少,沒有人佔得了便宜,一踏開步,就回不去了,再怎麼揮手、跺腳、慌張、嘆息,都沒有用處了。珍惜每一個剎那,活在每一個當下,感受生命,創造生命,以神所賜的天賦本能:信、望、愛,化腐朽為神奇,將生活的點點滴滴,「活生生地」「生」、「活」出來。 桑保:「過去是一桶灰燼。」拜倫:「沒有人可以使時鐘為我敲打逝去的鐘點。」過去,轉瞬成為過眼雲眼,是一座座只能讓人憑悼的墳穴。未來,等在轉角,不請自來,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我不想望未來,它已經來得夠快了。」但生命畢竟有限,未來是長或短,誰能預料得到呢?過去的時機已逝,將要來的未至,我們能擁有的就只有「真真實實」的現在。 人生是渡船,兩岸走馬燈般一直轉換不同的景致,來得快,去得也快。有些人懂得細細觀賞,心眼合一,不枉此行﹔有些人隨波逐流,囫圇吞棗隨便瞄上幾眼﹔有些人昏睡到底,甚麼景致也沒有看到。旅程又不保證一路順暢或平安,有些人老會暈船,沿途出現的急流或險灘更是怵目驚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墜河落難。渡船卻只那麼一次,單行道到底,一眨眼,終點就到了,願不願意,都必須下船了。 人生在世轉眼明日黃花,無法活在過去,不能預知未來,唯一可以掌在手心的是「瞬間」成為過去的「現在」且有多少算多少,誰都無法預支與賒帳。時間的流速永遠不變,量不變,變的是人所賦予它的「質」,是否讓它在自己手中產生熱能,發出亮光,看清自己,照亮別人。 現在是過去的結束,未來的起頭。過去是完成式,將來是未來式,現在則是進行式,是行動的本身﹔而只有行為才能產生結果。現在是生活的「分界點」,更是生命的「轉捩點」,必須隨時隨地把握機會與當下同行,努力地活出每一個真實的剎那與時刻,才能對得起過去換來的經驗與教訓,展望得了未來光明美麗的遠景。 葛理利說得沒錯:「結局與未來屬於上帝,責任與當前則完全屬於我們的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