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11 13:52:05瀏覽2780|回應7|推薦164 | |
《裝一瓶鼠尾草香》張讓 著作
聯合文學出版
從〈晚餐桌上的農場〉說起,一頓佳餚不管是山珍海味或粗茶淡飯,食材來源自四面八方的農作禽畜,依作者的形容,再加上閱讀〈我在故我吃〉的三篇文章,相信有許多人將會棄葷食就素食,慈悲心油然而生,慈悲心的生出是由於人類在動物界中擁有靈性的思考邏輯,造物主在造物的同時早已將物種歸類葷食、素食與雜食性。我想,一個人的慈悲憐憫之心大部分是靠後天習得養成。不管選擇葷食或素食,或傾向葷與素的多寡,內心多幾分謙卑之心必定更能珍惜餐桌上的食物。能聚集在餐桌上的糧餉,在某些地方來說那可是求之不得的事呢!
書中作者對巧克力及蘑菇這兩種食物有深入的琢磨,看著作者對巧克力、蘑菇的了解與專研,著實佩服,這也讓只懂得皮毛只懂得吃的讀者對這兩種食物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我讀我思,讀完這本書使自己在「品味」方面有諸多的忖思,品味,要怎麼品?我想,是要先了解食物的來龍去脈,才能真正品出它的原味吧!「品味」的前提必須先認識食物。
〝一般飲食文字,寫的多是好菜,難得一見談反面題材的。當然了,吃過即忘的平庸菜色到處都是,不談也罷。可是壞的菜,不但壞,而且壞得出奇(我就有折騰出這等貨色的慘痛經驗),壞得天才,那就像大奸大邪,要讓人刮目相看,甚至正襟危坐記錄下來了。〞這是摘自這篇〈我的菜裡有根頭髮〉裡的一個段落文字,作者已預先告知讀者的書寫方向了。
一般普羅大眾到處搜索美食大啖香氣濃郁的餐點佳餚,一邊滿足了味蕾食慾,一邊還不忘拍照發文分享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在享用美食的當下,貼文已傳遍了天下。這是現今的社會現象,網路傳輸在天涯咫尺之間。美食評論大多談食物如何的美味,色香味如何的兼顧,電視上網路上,所有的節目、所有的圖片貼文都在談論香噴噴的珍饌,甚至看到電視主持人咬一口食物在嘴巴裡咀嚼品嚐之後,臉上立即流露出了幸福至極表情,那種表情告訴了觀眾,她正在吃的食物真的真的很好吃哦,主持人的表情是最好的代言,是很有利的宣傳。然,回過頭來讀這本書裡的這篇文章時,感覺出反差極大。上了不怎麼樣的餐館,吃了不怎麼樣的菜餚,滋味普通沒打緊,若遇上食材不新鮮,醬料不搭嘎,或食物裡有頭髮或小強,那是非常非常倒盡胃口的事。點了色香味盡失的食物,棄之形成了另一種浪費,食之無味也勉強了自己的味蕾神經。
閱讀文中對劣質食物的批評,是讀得太過入境嗎?彷彿那些食物也正在我眼前擺著,正在影響我的食慾呢,若說,這篇文章有降低食欲的效果,那是不是也堪稱為減重的良方?
喝咖啡和喝岩漿的區別:咖啡喚起工作的聯想,而巧克力純是一時放縱。畢竟,喝咖啡意不在休息,而在振奮神經好繼續操勞──咖啡是奴役最好的藥劑。…… 巧克力雖也有提神作用,但喝巧克力主要在放鬆,以便頓出現實進到一個吃喝玩樂的地方去。 巧克力也真有那效果。它那華麗迷離的味道有種魔力,將人帶到一個似曾相識卻又彷彿全新的境地裡,尤其是熱巧克力。P78
於我來說,對巧克力的飲品興趣不大,總覺得它的熱量很高,甜味頗重,吃太多會發胖。而喝咖啡,的確如作者所言,是用來提振精神讓身體繼續勞動的振奮劑。曾經有一段時間咖啡喝得兇,但是,在前陣子患了重感冒痊癒之後,已稍稍改了酗咖啡的習慣。
生命裡最好的東西都是不要錢的。──西方俗話P 85
作者夫妻倆都是菇菌類的忠實粉絲,尤其對野生菇類情有獨鍾,獵菇的行動從住家附近的人行道、公園,遠至山林曠野都是尋菇的路徑。 粉撲球,肉質軟爛,味平淡。 蠔菇,甘美有肉味,結實有勁無腥味。 森林雞,論味道質地,有點像雞,但那鮮香純屬於植物。 藍菇(暫稱,少見的淡紫羅蘭色,俗稱藍足),甘美細膩而又柔韌,勝過肉類。 森林母雞,肉結實,味道清淡,有自己的香味。 還有諸如刺蝟、黑白松露、杏黃白點野菇(迷幻菇)等。
精湛的菇菌類專家一路暢談菇類世界,讓讀者對於不甚熟悉貼近土地的菌絲生態有多一層的認識,世界無奇不有,美食深藏其中,只要探對了路採對了菇,便能享有清香美味的珍餉,而且不用花錢的。
高度的視覺需求和刺激,讓我們忘了形象之外,氣味是另一通往外在世界的捷徑。……
氣味引發的世界,相對於視覺刺激帶來的,要生動深遠許多。光線不能轉彎,氣味可以。眼睛看不見的,鼻子聞得到。光破除黑暗、揭開秘密,而氣味包裹重重可知和不可知,瀰漫、纏繞、假設、轉化,以暗示傳意,拿誘惑取代聲明,千言萬語而卻又難以道破,充滿了顏彩和傳說。如果視覺帶來的聯想是直來直去的森冷現代建築,氣味觸發的空間世界則神秘富麗,遠遠超過法蘭克‧蓋瑞的包心菜建築的意象,而更接近西班牙怪才建築師高第那些扭曲繽紛的複雜建築。你在那氣味繚繞的建築甬道、角落和閣樓裡來回流連,不斷發現層樓之上更有層樓、房間裡還有房間、角落裡還有角落。P130 在空間,氣味往往便是氣氛。香點起來,燈一暗,氣氛就十足了。 在人,氣味便是氣質、身分。現在書未必香而錢未必臭,舊時書香對銅臭則是階級最強烈的表徵。P131
氣味無所不在。
時空有特屬於自己的氣味。唐漢的氣味無疑不同於民國,城市的氣味也有異於鄉下。繚繞的氣味像一襲袍子,裹住時空,將歷史封在了裡面。氣味,像一封寄給未來的信。P137
茶香具山林雲霧的靈性,咖啡香是城市世俗的氣味,處女橄欖油的香味清新厚實像鄉野。p140
廟宇香煙繚繞,有人可能覺得是希望溫馨的氣味,對我卻喚起無知無助兼神祕恐怖之感。
百合對我是死亡的香氣,因母親臨終病房裡經常有一大把。
剛採的迷迭香和百里香烤里肌肉,那草野氣將胖大憨癡的油脂香裡開出了一線靈光。
香椿拌豆腐,是淡泊悠閒帶文化鄉愁的氣味。p142
新鮮空氣是什麼氣味?…… 家是什麼氣味?…… 顏色有氣味嗎?……p144
我們生活在氣味裡,奇的是,氣味難以形容,甚至超過聲音。氣味可說是時間的顏色。任何我輕易便可以辨識或在鼻端召喚的氣味,換成了文字就潰不成軍,好像腦的嗅覺區和語言區隔了大峽谷,相望而不相識。P147
在P147〈文字乾燥花〉這個篇幅裡面,羅列了許多作家專家怎麼形容香氣的文藻詞句,從字裡行間頗能聞出其中況味。 其實作家讓香氣流露於文字之中,其主觀因素還是大過客觀意識。畢竟每個人的感官感覺不盡相同。但是,仍然讚嘆著把氣味用文字形容得如此美妙,令人沉醉在其中。
食物里,指食物從生長地到餐桌所耗去的里程。從食物品質、能源效益和整體生態的觀點,食物里當然是越小越好。P169
所以說食用當令、當地蔬果是最具環保概念的展現。
這本書的最後以〈米飯大事〉收尾,台灣產米,雖然作者愛吃麵食,但也更愛吃米飯。作者有一本書《米食食譜》,是一對美國夫妻編著的,書中收集了世界各種甜鹹米飯食譜。在序中引用了「中國」諺語:「餐而無飯,就好比美女只有一隻眼睛」。(作者懷疑,這句話改編自法國美食家的著作《廚房裡的哲學家》裡的一條格言:甜點無乳酪,就好比美女獨眼。)不管序言格言怎麼形容,米食在台灣的餐飲界中佔有相當的比重。
梗米粒粒晶瑩飽滿,潤澤而又乾爽,蒸煮時滿室微香,到了嘴裡米粒散開,每一顆粒微微抗拒牙齒咬合的壓力,然後從容就義,釋出自身精華,淡淡的甜,些微果仁的香。有時,晚餐完了善後,站在電鍋旁收剩飯,我不禁拿飯勺直接從鍋裡再挖出一口甚至兩口,慢嚼慢品。…… 想起若干年前有個老師就曾經拿起飯匙舔食黏在上面的飯粒呢! 而,在我家,有一個人,也是!還好,很少有人來作客,不然會讓來者認為我家的衛生堪憂!^.^不過這也只限於兩個人的餐桌上才會出現動作,這或許是另一個小小孩的舉動,也或許只惜物不浪費食物的一種單純罷了!
媽媽:弟弟啊!等一下晚餐要吃什麼?
小朋友:麻麻!我要吃白飯,白飯就好。
當下我心裡頭好訝異,白飯,有這麼好吃嗎?
讀完張讓的著作,讓我覺得白飯也真的很好吃。
(2019.6.7讀完《裝一瓶鼠尾草香》)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