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30 15:31:13瀏覽2522|回應6|推薦58 | |
日月潭是聞名中外的觀光勝地,一般人去日月潭,大都循著潭邊既成的景區走,那天舍弟休假,他說:「九族文化村到日月潭的空中纜車已經營運一段時間了,今天不是假日,我們去日月潭,應該可以搭上纜車從空俯瞰日月潭。」 車子開到日月潭畔的纜車停車場,老天!在場內繞了兩圈,偌大的停車場竟一位難求,在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持續攀升之時,纜車站裡裡外外都是人潮!也許觀山看水能減輕生活壓力,也許是開放陸客自由行所帶來人潮吧,姪女下車去詢問回來答案是-今天的纜車票已售罄。
↑仰望藍空,纜車如火柴盒懸在空中游移,我想能在高空俯瞰潭景,開襟納爽,必十分暢快。 「既然纜車坐不成,我們就從另一個角度遊日月潭吧。」發動引擎後的小弟說。
↑從新上路後不久,車子離開環潭公路,在一塊銅牌前停了下來,原來我們正站在日月潭「落口湧泉」附近。 日月潭原來的潭面狹小,日據時代(約1934年),日人為開發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增修水社壩和頭社壩,並在仁愛鄉武界,興建武界水庫並修一條長15.1公里的地下引水隧道,把武界水庫的水引到日月潭。
↑過去六十多年來,武界水庫的水經地下引水道挹注日月潭,這引水道出水口就是著名的「落口湧泉」。
↑水,一天天地湧進日月潭,湧泉帶來的泥沙也一日又一日的淤積,在落口湧泉附近形成一處沼澤帶,當地人稱之為「大竹湖」,是日月潭鳥類的天堂,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後,在此處興建一條棧道,供遊客欣賞湧泉與生態景觀,偶有釣客在此垂釣。(近年台電為提升日月潭發電功能,在舊引水道南側,新闢長十五公里的「新武界隧道」,取代老引水道。) 看完壯麗的「落口湧泉」後重新回到環潭公路,路上,寶藍潭水與我們玩捉迷藏,時而在左時而忽右,進入伊達邵(原德化社)街道後,小弟方向盤一轉,車子轉進了狹窄的公路,我看路旁標誌寫著「往潭南5公里」。小弟告知,這條路叫「台十六線」沿途有四個部落,人和、地利、潭南和雙龍,順著這條路一直走就是水里,沒想到我這土生土長的車埕人,還是第一次聽到「潭南」,知道「潭南有路可通到水里」! 潭南,好美的名字,當地居民以布農族為主,潭南原名瓦拉米(一種常見的原生蕨類),由於地處日月潭之南,光復後易名「潭南」。 潭南與信義鄉為鄰,地處高山,一座座寶藍山巒,巍然聳立,為宇宙豎起了一面面巨牆,流雲來到這裡也被阻檔了回去,颱風是吹不到這裡,可是過度開發,就可能引來土石流了!往潭南的公路很窄,羊腸小道在山谷蜿蜒,也許知道這條路的人不多,除當地居民外少有車輛進出,走了半天仍不見來車,極適合鐵馬隊練腳力,既不怕吸汽車二手煙,也不需躲車霸。 窗外的山,雄偉而藍得亮眼,路旁盡是龍鬚菜及檳榔。小弟說,這些都是布農族賴以維生的農作物,聽說每年布農族人會舉行小米播種祭,祭典這天,部落裡的男士們圍成一圈,邊唱邊舞著「祈禱小米豐收歌」,他們相信歌聲越好,天神就越高興,那年的小米就會豐收,因此每個人歌唱的時候,心情特別虔敬。 車在谷間穿梭,不久便到了潭南村,村裡唯一的國小-潭南國小,創校於西元一九五一年。九二一大地震震垮了校舍,卻也開啟了潭南小學和潭南村的新生契機!浩劫後,大陸工程公司以「浩然基金會」認捐小學重建工程,基金會工程師花了半年時間與居民和師生溝通,以原住民文化意象為設計主軸,將傳統布農族的家屋概念融入設計,完工啟用後還榮獲第三屆遠東建築獎「校園重建特別獎」。
↑↓榮獲「校園重建特別獎」的潭南國小
如今的潭南社區,各項軟、硬體設施完善,居民對當地自然生態保育及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遺餘力。
離開潭南後繼續前行,司機兼導遊的小弟介紹著:近年來生態旅遊逐漸被國人接受後,這些部落正積極營造一種冒險的生態樂園,妳看前面就是「雙龍部落」。 循指望去,我們正往「雙龍部落」方向前進,路從濁水溪谷盤旋而上,沿途可見原住民的圖騰和石板屋,連公路兩旁的護欄都是色彩鮮艷的圖騰,據說布農族人就地取材所蓋的石版屋,冬暖夏涼,可作居住及儲藏。
↑公路兩旁的護欄充滿著原住民色彩
↑入雙龍部落前的布農族勇士-仰天射箭
↑石板砌成的雙龍部落標誌
↑雙龍瀑布
↑就地取材砌成的石版屋-冬暖夏涼
↑部落中的住宅(可惜空中的五線譜太多,看得眼花撩亂) 今日的雙龍已發展成一個純樸整潔的山村,在這四面環山,鎮日與青山綠水為伍,偶有雲來集,遠離塵囂的山村小住,應該是極為愜意的生活。是的,學習布農族的傳統手工藝,或跟著布農族人玩陶,是何等的自在啊~。 離開雙龍部落,太陽也下了山,暮色中濁水溪畔炊煙裊裊,隱約傳來歡歌伴著軒朗笑聲,小弟說,現在的「達瑪巒生態體驗營」,經常有遊客來這裡過夜,腦筋動得快的原住民,他們以接駁車隊帶領遊客來到河谷,讓遊客體驗布農族人挑柴的生活,還帶遊客去溪邊戲水,晚上族人還會準備布農族風味餐和營火晚會,口碑不錯,很受遊客喜愛。
↑沒想到連派出所的建築也充滿著原住民的色彩
↑我們的故鄉雙龍旁的圖騰
↑往地利途中路旁的塑像
↑這些塑像的共同點都展示著原住民的力之美
↑若能在這裡擁有一幢小洋樓,與山林與雲霧為伍,將是人生一大樂事也~
↑日漸淤沙的濁水溪河床 離開雙龍部落時,太陽也快下山了,暮色中濁水溪畔炊煙裊裊,隱約傳來歡歌伴著軒朗笑聲,小弟說,現在的「達瑪巒生態體驗營」,經常有遊客在這裡過夜,腦筋動得快的原住民,他們以接駁車隊,帶領遊客到河谷地帶,遊客在這裡可以體驗布農族人挑柴的生活,還可以去溪邊戲水,晚上族人還會準備布農族風味餐和營火晚會,口碑不錯,很受遊客喜愛。 想不到到日月潭沒搭成纜車,卻意外走了一趟潭南,認識了豐富的布農族文化。
↑從合流坪遠眺濁水溪
↑太陽就要下山了,我們也讓回家了
↑路邊賣龍鬚菜的布農族婦女,後面牆上是那一國文字啊~看得我這台灣人霧煞煞的,不知道那些符號代表什麼。「註:拙作發布後,承新州好友淑貞告知,賣龍鬚菜婦女身後的文字是韓語,三個字發音為花錩新(化粧室);兩個字發音為 約克 新(浴室)」,沒想到韓語花錩新和國語化粧室發音還有點像哩~ 找這塊桃花源路線有二: 一是從日月潭-環湖公路,在伊達邵附近見「往潭南」左轉就是;二是從水里往信義方向走,過頂崁的蓮因寺後,轉入左邊的孫海道路即是。有些路段路窄又彎,請小心行車哦~ 歡迎延伸瀏覽相簿-潭南風光http://album.udn.com/bauswj/236906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