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可以走得遠?
2009/07/11 08:00:10瀏覽1146|回應1|推薦12

一般學佛者,在建立了對正信佛法的認識後,常常有個疑問:「我應該離眾修行?還是跟大眾一起修行?在眾人中修行有雜事,有是非,又容易會被人打攪,算了,我還是一個人到山上去修行,有問題再下山問師父吧!」這樣真的好嗎?

最近聽到一句古非洲的諺語,特在此與眾分享:

在古埃及還沒形成帝國之前,那裡有一個非常強大的部落,這個部落,每年都會派一群剛滿二十歲的男子出外狩獵,一方面鍛練他們的體力,堅強他們的勇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指揮和協調的能力及服從的精神。

這一年出發的隊伍非常強壯,有號稱全族「第一勇士」,可以徒手搏熊的酋長幼子,也有被稱為「一陣風」,可以追上羚羊的巫師長子。在酋長的大兒子帶領下,大伙在族人盛大祝福中出發了。

他們出發後,族人殷切盼望他們歸來。但是,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過去了,這群人卻沒下文。終於在第三個月快結束前,族人遠遠看到狩獵隊回來了,那群人推著趕著獵物,這獵物比往年多,隊伍漫長迤邐到天邊。酋長和巫師聽到了消息,都跑到村口去迎接。

隊伍回到村口,酋長和巫師才發覺,所有人的臉色都很凝重。酋長問大兒子,獵物這樣豐富為何還不高興?酋長的大兒子忽然哭了起來:「爸爸,我對不起你!」酋長驚訝的問:「不是豐收嗎?為何要哭泣?」於是酋長的大兒娓娓道來:

出發後過了好多天,狩獵隊都沒遇到獸群,酋長幼子非常不高興,抱怨隊伍中不是每個人都勇健有力,覺得是大家拖累了他。他執意要自己一人先走,先打些大動物給大家看,在屢勸不聽下,酋長的大兒子只好讓他先行。 

又走了十幾天,仍然還沒有很大的收獲。這次換巫師的長子不高興了,因為大夥是要找獸群,而不是他喜歡的羚羊,他執意先到遙遠的山巔去抓幾隻羚羊回來。因為巫師在族中地位顯赫,酋長的大兒子管不住他,也只好讓他先走了。

過了一個多月,狩獵隊遇著一大群正在遷移的野牛,在酋長大兒子的調度下,他們布置了一個大陷阱把整群野牛都活捉了。又過了幾天,他們遇見一群獅子在圍攻一群野鹿,在群策群力下,他們不僅把獅子殺的殺,捉的捉,也把整群的野鹿給活捉了。有這麼大的豐收,他們決定打道回府。但是得先把酋長的幼子和巫師的長子找回來才行。

酋長大兒子派了一些人看管獵物,自己帶著其餘的人去搜尋。好不容易他們爬上了巫師兒子去的山巔。遠遠的他們看到一個人掛在懸崖上,定神一看,這不是巫師的兒子嗎?他們慌忙的趕過去,但是他們還沒趕到,巫師的兒子已經力竭,雙手一鬆,掉到懸崖下。他們到了懸崖往對山一看,在對山的半山腰,有一隻斷了腿的羚羊,仍躺在那兒喘著氣。原來,巫師的兒子為追羚羊,而不慎失足,因為沒有同伴隨行,撐了幾天終於撐不過去!

酋長的大兒子繼續搜尋自己的弟弟。不幸的是,他們只發現了他的弓箭,弓箭旁有一隻被啃爛的黑雄,還有好多野狼的足印。他們才知道,酋長幼子真的射到了一頭大野熊,但不幸剛好一群野狼經過,在沒有同伴幫他守望下,他自己卻成了野狼的食物!

老酋長默默聽完大兒子講的經過,不禁淚流滿面。他輕輕撫著大兒子說:「唉,他們都太年輕,太自恃了,他們不知道,一個人固然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時序在流轉著,幾個世紀過去了,那個部落消失了,古埃及帝國滅亡了,但老酋長的那句話,仍然歷久彌新。

是的,一個人固然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

一個大乘行者,在很多方面的發心,和世俗人或僅圖自我解脫的人是不同的。說先說後,或快或慢,在大乘行者心中並不是絕對的。但慈悲心和不捨眾生,是大乘行者不可或忘的!願以此和大家共勉。

本文作者為周佑棠師兄,刊於美佛慧訊121期,歡迎延伸閱讀

http://bauswj.org/

圖片說明:

上-北卡湖邊之晨

下-這叫瞎猫遇到死老鼠,不小心被驛涵拍到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swj&aid=3123220

 回應文章

suchness
感恩
2010/07/17 00:08

驛涵: 謝謝妳的分享!

傅麗卿(bauswj) 於 2010-07-18 11:50 回覆:

謝謝來訪並留下鴻爪,祝福您福慧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