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會孤獨
2009/10/04 13:55:47瀏覽1431|回應1|推薦7

朋友e來一篇短文,讀來頗富哲理,與其獨享,不如與眾共享,願大家從中得到啟發:

美學大師蔣勳在一篇「給大學新鮮人的信」中曾說:「想拓展人文視野,最好的辦法是─打開你的眼睛。」

很多人認為上大學最重要的一課是「戀愛」,但他覺得最重要的應該是學會「孤獨」

當我們愛所有的人之前,必須始於先愛自己。只有在孤獨裡,你才會開始「愛自己」,當「愛」完整了,才能擴及父母、兄弟、姊妹、朋友,最後才擴大到愛情。因此他在東海大學擔任美術系主任時,給每一位大一的新鮮人寒假作業是:一個人(不能與他人同行),找任何一個地方住三天,然後寫一封信給他。

蔣勳說,台灣的孩子太受家庭保護、孤獨感不夠,一直沒機會脫離社會和家庭,缺乏獨自面對自己的能力。假如一個人面對大海或高山、找個民宿住下來,會有一個沈思的機會。而要學生寫信,是培養學生以筆記與自己對話的能力,養成一個和自己對話的習慣。「一個人跟自己獨處,會拉出內在無限空間」,如果沒辦法孤獨面對自己,就沒獨自承擔事情的能力!

我們看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要看這個國家的公共廁所;而看一個男人的品味,則看他的襪子;至於看一個女人是否養尊處優,就要看她的雙手了。

  從何處看出一個人的品味呢?

  從頭髮可以看出對方的氣血;從眼神可以看出此人的心術;而從如何獨處,可以看出此人的未來成就;若要看一個人的底牌,就看他身邊的好友;想看人的性格,就看他字寫得怎樣?看一個人的胸襟,要看他如何面對失敗或被人出賣看一個人的膽識,要看他面對死亡時的態度;至於看兩個人的關係,就要看發生意外時,另一方的緊張程度了

凡事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你對別人做,就是對自己做。換句話說,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同理,當你給予他人,當你為別人付出時,真正獲利的不是別人,也是你自己。因此,當你帶給別人歡樂時,你就會得到歡樂;當你帶給別人祝福時,你也會得到別人的祝福;如果你經常讚美別人,不久你也會聽到有人在讚美你。

「給別人其實是給自己」,這句話怎麼講呢?一個農夫種的玉米品種,年年都榮獲冠軍獎,而他總是將自己榮獲冠軍的種籽,毫不吝惜地分給其他農友,於是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

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是為自己好,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過程中,必然會影響我的玉米品質。因此我很樂意與其他農友分享同一優良的品種」。他的話看似簡單,卻深富哲理,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所以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就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快樂最好的方法是-多做好事,而做好事最好就是:對別人好,對別人好,就是快樂,也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感恩給你機會的人,感恩給你智慧的人,還要感恩一路陪伴你的人!

年紀大了就少了點脾氣,同時漸漸明白,有些事是可以懂一輩子的,而有些事,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懂。花因水而清麗,水因花而澄淨,人與人相遇,不就是那一場緣起。總有一些東西,是細水長流的,祝福大家福慧增上,內心祥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swj&aid=3375986

 回應文章


2011/03/27 06:56
想的也是...<div><br /><div>孤獨的時候不想要孤獨</div><div>不孤獨的時候怕不適應</div><div><br /></div><div>這樣的人恐怕不知道自私和自立之間的界限吧</div></div><div>或許我要開始想想...二十歲之前要分明白,學清楚</div><div><br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