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03 02:26:51瀏覽11558|回應7|推薦43 | |
去年後院無端長出一棵瓜,從葉子的形狀和脈絡看去,阿嬤知道肯定不是絲瓜也不會是苦瓜,因為這兩種瓜曾經在阿嬤的菜園裡註冊過,阿嬤認得它們。看著肥厚碩大的葉子,阿嬤納悶著,這到底是什麼瓜?
↑苦瓜葉的形態娟秀,葉薄,狀如花瓣
↑絲瓜的葉子雖厚了一點,但葉的表面光滑
↑而這瓜的葉子厚,型態粗壯。唉~管它將來結什麼瓜,阿嬤如實的天天澆水,瓜藤也很爭氣,一天長一寸的回報,它的勢力範圍也越擴越大。
↑有一天開了黃色的花
↑花瓣凋零後吐出一粒毛茸茸的小綠球,顏色嫩綠,表皮有細毛,復有長長的脖子,阿嬤心想這八成是蒲瓜,將來熟了就可做古早古早才有的勺子了。
↑它像吹氣球一樣,一眠大一分,不久小球變大球,懸在纖細的藍莓枝幹下,阿嬤擔心它壓斷了枝幹的同時,院子裡有兩個人在唱雙簧: 一個說是蒲瓜,另一個說:是冬瓜!明明是冬瓜,卻道它是蒲瓜!指鹿為馬的,虧妳是在鄉下長大的。 兩人各持己見,由於分辨不出是冬瓜還是蒲瓜,阿嬤早早的就割下與友朋共享,拿到手的友人也分成兩派,一派說是冬瓜,另一派說是蒲瓜啦~幸好兩派沒發生戰爭,這冬瓜與蒲瓜的公案就懸在那裡。 今年春天,這藤又出現在阿嬤的菜園裡,奇怪,菜園裡怎麼年年冒出這些不速之客,由於阿嬤今年特別忙,等阿嬤發現它存在的時候,它已經是這付模樣了。↓
↑嗯~瓜身長長的,阿嬤心想這應該是冬瓜了(和去年不同,去年是圓球型,今年是長型)
↑其後,瓜身還敷了一層厚厚的白粉,阿嬤的媽媽說:冬瓜的表皮若出現厚厚的白粉,就表示成熟了,也不會再長了。
↑於是阿嬤歡喜收割,準備作一道香菇燜冬瓜,還沒開始煮,阿嬤腦海盡是燜透的古銅色冬瓜,嗯~含在嘴裡香軟,入口即化。這時阿公喜孜孜的湊過來說:這下妳沒話說了吧~明明是冬瓜,妳總是喜歡和我唱反調。 可是,一刀切下去,奇怪,冬瓜的肉應該比較白,而且肉和籽中間的空隙也應該大些,不像眼前的緊密在一起,因此阿嬤仍認為它是蒲瓜而非冬瓜。 ↑冬瓜的肉白,肉與籽之間有空隙 ↑冬瓜煮熟後呈透明狀,而我的卻如下圖-顏色綠,不透明 此後冬瓜與蒲瓜之爭再起,當阿公唱著:哼,妳最愛指鹿為馬了,不僅冬瓜和蒲瓜分不清,還常把讀友的名字叫反了,人家明明叫「李張三」,妳卻說那人是「李三張」,難怪左右分不清!每次我開車妳看路,明明要右轉,妳的手,指右邊,嘴巴卻叫我左轉!害我被妳搞糊塗,不知道是應該聽妳講的,還是看妳的手勢! 阿嬤也接著唱:別管它是什麼瓜,營養好吃最重要,吃進肚子裡,胃是不需要分辨進來的是什麼瓜的啦~ 接著阿嬤開始細數今年的後院經:
↑今年的秋葵大豐收,原來秋葵播種後不喜歡被移植
今年的小黃瓜也大豐收,供應阿嬤和兒子兩家外,吃不完的阿嬤拿來作醬黃瓜:洗淨黃瓜後切成小段,用少許的鹽先拌勻,靜置三四個小時之後,再用濾網濾去水份,加入適量的味增,糖和少許的酒拌勻,裝進乾淨的玻璃瓶,置於冰箱三天後就是配粥的小菜之一。
很會享受的大黃瓜,因為太豐滿了,阿嬤就任它在紅架上納涼
第一次種四季豆,阿嬤以為四季豆是矮矮的,離地不到一尺就開始長豆子的,結果它的藤越來越長,阿嬤只好豎了幾根鐵柱供它攀爬。
雖然只種一棵,卻可經常吃到干扁四季豆。
空心菜和地瓜葉-今年阿嬤改變策略,不再自己播種育苗,直接到超市買了一把,用底部插枝,結果存活率是百分之百,這招真好,省時又省事。
有了去年的經驗後,春天阿嬤不再育苗,只要去後院巡視巡視,看到苦瓜苗冒出來,再小心呵護,自然就有回報。
這哈密瓜也是不請自來,在美國實在太棒了,只要種一次第二年所有種過的蔬菜包括:紅莧菜,綠莧菜,各種瓜類一一就位,阿嬤只要認真澆水施肥就有回報。
這黃色的小蕃茄也是不請自來,別看它小,很脆很香很甜哦
後院新成員-杮子,今年五月才種的,長了兩粒,阿公和阿嬤正好一人一粒~
她的名字叫野薑花,之所以想種她,是因為阿嬤的故鄉車埕,也種了許多野薑花,這潔白如蝶的花瓣和濃郁的花香,讓阿嬤覺得自己並沒離開故鄉。其他還有魚腥草,含笑花等來自故鄉的植物,阿嬤全種在院子裡。
野薑花在台灣中部的埔里和水里一帶是有名的食材。
清晨替花草蔬果「洗澎澎」的時候,阿嬤想到了香港人用水的問題,香港的飲用水全靠大陸供應,為此港府發展兩套供水系統,一是沖洗馬桶用的水,一是飲用水,同樣是「水」,因處理過程不同,計價也不同;而美國,不管是通到廚房可生飲的水,和院子裡澆花澆菜的水,處理方式相同,計價也一樣的時候,阿嬤覺得不太環保,因此阿公設計了一套接雨水工程,大塑膠桶排排站,下雨時一桶滿了流到第二桶,第三桶,有效利用雨水灌溉蔬果。 除了種菜阿嬤也愛種花,這棵枸杞種了四年才開兩朵小紫花 枸杞花,淡淡的紫令人歡欣 先買一棵回來種活後再分枝的玫瑰 後院從春天不斷綻放到秋天的玫瑰花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