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13 09:14:37瀏覽404|回應0|推薦0 | |
達磨二入四行觀
理入一
楞嚴經:初心不能入,云何證圓通?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 若無一切心,何需一切法? 心是根本的入手處。 楞嚴經:理則頓悟,乘悟併銷; 事則頓除,因次第盡。 理上悟,事上修。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 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道:清淨心。眾生本自具足。 入道:契入這念清淨心。明白這念靈明妙覺的心。 契悟菩提、契悟涅槃 覺性 空性 覺性–清楚明白、處處作主 空性–不染著,如鳥飛空不留痕 解行並重,解–阿難尊者,理入 行–迦葉尊者,行入 有事無理,增長無明。 法華經 衣珠喻 衣珠–眾生本自具足的佛性, 因迷淪生死,在六道中輪迴牽流,始終不見自身珍寶。 神–有福報的鬼 六祖壇經: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 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執著五欲 契悟這念清淨心 迷 ← 覺 → 悟 迷失清淨心 具足正知正見
禪修班 – 以 福德、教理、禪定 來薰修
入道–理入 ,有事無理 則增長無明 行入 ,有理無事 則增長邪見 修習法門,要事理圓融。 古靈神贊禪師,受教 百丈淮海禪師,而開悟。 他想度化自己的剃度恩師 對恩師說:好個佛殿,而佛不聖。 佛雖不聖,且能放光。 見蜜蜂撞紙窗 說偈言: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大癡。 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說偈言:靈光洞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事相) 心性無染,本自圓明。卻離妄緣,則如如佛。(體悟) 他的恩師聽完,立刻開悟。 恩師想向他頂禮,被拒絕,說應頂禮百丈淮海禪師。
理–道理、心性之理 理入–從理上直接悟道(安住本心本性,不執著煩惱) 悟後,在事上修,斷煩惱、習氣。 事–心念作為、外在事物、活動 事入–事相上用功修道、悟道 從事上修,對治煩惱、消除習氣、業障, 淨化身口意三業,與心性之理相應; 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本具佛性才能現前) 信 → 解 → 行 → 證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 理入–由理上悟道。 入:悟道、入門。 藉教悟宗–藉由三藏12部經典的教理,來契悟這一念心。 圓覺經:修多羅教(經教),如標月指。 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 藉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再契入實相般若,這就是月。 經教 指頭不是月,是標月的方便,勿執著文字教法, 否則不能明心見性。 文字般若–標月之指。 觀照般若–順著指頭方向去找月。 實相般若–見到真正月亮。本自具足的佛性。 依教觀心能悟宗 藕益大師云:佛祖之要教觀而已矣。 理入,經由薰修教理來悟宗。 宗:本心、本性,所謂萬法歸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含生:眾生,有生命、知覺、痛癢的動物。 真性:真實不二之性;佛性。 同一真性:一切蠢動含靈(有情眾生), 皆具足佛性、法性(空性)、覺性。 * 時鐘,有空性,沒覺性。 信的層次
初信 → 正信 → 深信 → 證信 有事無理 具正知見 如是奉行 成道證果 * 萬里途程,不離初步。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 陸希聲相公,欲謁師,師乃門迎。 公纔入門,問:三門俱開,從何門入? 師:從信門入。
如何藉教入宗?要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真性 → 佛性 → 真實不二之性 → 人人本具 真性–知而不著。 善行,即作即了,而不執著。
真性在哪? 波羅提尊者: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 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 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 行住坐臥都在用這念心,要人在哪,心在哪。
佛頭著糞 崔相公入寺,見鳥雀於佛頭上放糞。 問師曰:鳥雀是否有佛性? 師曰:若無佛性,怎不在老鷹頭上放糞?
本具覺性 → 有智慧–清楚明白,煩惱少 無智慧–覺性蒙蔽,煩惱多 →想運用這念心 → 悟心 → 淨心 → 歸原點 → 反省檢討 → 保持心平靜 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客–客人來去,主人常在 塵–塵勞。六根攀緣外境,造成勞病。 客塵–煩惱、妄想。 真 主 → 作主現前 → 保持不動心 → 返照自心 → 不理妄想執著 妄 客 → 離去 主 → 客 銷歸自性
茶陵郁和尚: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入道–理入 知見道理上直接契悟 行入(事入) 從事相上入道 理入 → 藉教悟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 煩惱,從習氣而來 執著 → 習氣 → 放不下 → 煩惱 小乘–斷煩惱 重慮緣真 大乘–轉煩惱 轉識成智 無上乘–煩惱即菩提 當下不起煩惱
東晉 佛陀拔陀羅 來東土傳 諸佛心印不斷也不轉,煩惱即菩提。 活在當下,這念無住心,就是如來住世, 千年暗室,一燈即破。
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 以凝住壁觀,捨妄歸真 凝:把心收回。 住:堅住、安住。 壁觀:把心收回,只有一念(覺性),沒有第二念。 捨:不理。 捨妄:不起、不理妄想。 歸真:歸於真性、佛性。 無自無他,凡聖等一 無自無他:心是絕對 1.只有當前這一念,通身放下,不起心動念 2.沒有來去、生滅,離一切相,即一切佛 不著一切相,不生分別, 境界虛妄,六根超越時間空間,無住境界。 凡聖等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不做凡想、不做聖想。 如如不動,堅住正念,清楚明白。 與佛無異,凡聖都在一心中。 始終心要:真如界內,沒有眾生、佛的假名,(凡聖) 平等慧中,沒有自、他的形相。 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 面對境界 → 知而不隨,描述事件 不做判斷 不睹惡而生嫌 不觀善而勤措 不捨智而近愚 不拋迷而就悟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達磨祖師 教 二祖大師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老和尚開示 修行 理入–把心收回,六根內收,不攀緣六塵,回歸本心本性。 行入–修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 做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達到事理一如,即得無上正等正覺。
課後思惟問題 事 在面對人我是非、善惡美醜、順境逆境, 練習知而不隨;不睹惡而生嫌,不觀善而勤措, 先知道發生的事情,但不做好壞的判斷。
今日法師背誦金句 理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 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