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X16):蔓越莓、口手語
2012/09/16 07:33:02瀏覽277|回應0|推薦8
手語:嬰兒與生俱來的語言


昨 天是中級班的最後一天,早上是顧爸的聾劇時間,第一段是顧爸的「聾劇團與我」,第二段是「帶學員嘗試聾劇表演、顧爸示範及如何在聾劇裡嵌入自然手語」,第 三段是瀏覽顧爸今年八月的美國之旅」。顧爸年紀比我小,可他在手語及聾劇的領域已建立難以超越的資深地位(難怪中正大學要請他參與台灣手語的語言學研 究)。

11:20 我就坐不下去了,擔心自助餐會的承包店家是否如期來佈置會場。果不其然,雖然一再地電話連繫,餐車仍然在 12 點才進到活動中心(原本講好是 11:10 左右進場的)。12 點,同學們已三三兩兩從簡報室走了過來,店家老闆說「只要一分鐘」就可完成餐桌的佈置,為免差太大,負責餐會接待的學員請大家先「找位子」坐。

十分鐘後,終於可以取餐了。

學校的校長及主任等長官們都沒來,可我們是有多訂了十人份的餐點啊!只好,餐後請餐點師傅給我們打包,請總務長連繫在晚間拿去請住宿同學享用了。校長,一如傳說,是個超客氣而謙虛的長官。

餐點還不錯,以兩百多元的價碼而言。感謝總務長、婦聯鈞媽的幫忙讓我們順利完成這次餐會。這餐會非同小可,因為有超級貴賓顧爸在場,哪得馬虎?

到 1:10,用餐大概完成,同學們又陸續回到簡報室。中級班的手語發表會接著上場,有兩個組延續初級班的精神,不但用心寫劇本、排演,而且道具也特別多。而我們這組,道具只有兩個,一是鈞媽的駕駛盤及我的安全帽。

因為班長要負責全場掌控,這次我只拍了幾張照片及兩三段小小錄影,我有商請兩位同學全程錄影,待她們把影像檔給我之後,我再來整理出精彩短片貼在這個班網,留做紀念。

我 們組表演「行的安全」,第四段時,我扮演駕駛右邊的乘客,因為一邊開車, 一邊用手語聊天,冷不防前面竄出一隻小狗,因為我要傳達「慌張、慌亂」的實況,手語「狗」的耳朵我打在兩頰前面。後來學孟老師講評時,以為我打錯(「狗」 的手語是打在太陽穴兩旁),現在我瞭解了,即便在慌亂中,打手語仍然要講究正確,否則可能被誤解。

有兩件事情關係到手語的學習,特別把它記錄下來。

一是,蔓越莓

話說,第八組帶動演出「一元兩元」(這很像是「團康」,但把手語帶進去),在「28元」那一段時,有一「批」同學湊不滿 28 元,結果,被當成「零錢」請上台接受手語測試。

第三題是「蔓越莓」,題目一出,「零錢」學員們個個面露難色。台下問「什麼顏色」,我率先比出「紫色」,這可能有點色偏,夫子老師說是「紅色」(才對,是的)。多大?小小的,像草莓大小。有人喊出「蔓越莓」,bingo!

我們趁機發問,「蔓越莓」手語怎麼打?六位老師還在討論時,教務主任比出[慢/過(越)/莓],嘿呀!這應該算對(天資聰慧、腦筋靈活的人學什麼都佔上風,難怪他過了中級班就考上丙照)。手語有不少象形的手勢,擬音的也不少,既然在台灣的口語說是「蔓越莓」,那是不是可以借口語的音過渡到手語,給「蔓越莓」一個手語名字?

二是,口手語

這是我學習手語七個月來最大的感觸。開始接受手語的挑戰以來,我一路套用共產黨的「辯證法」得出「台灣手語就是台灣自然手語」的偉大結論,「文法手語」、「文字手語」,乃至「口手語」都只是啟聰教育教導聽障學生學習中文的教案。

夫子老師在課堂上及在下我在這個班網(手語劄記(X10):從「口手語」到「手口語」),多次提到這個話題,可是我們看到在我們班上「口手語」仍然三不五時很自然地流露出來。這個現象,我們的教育系統要擔當責任,因為他們把「什麼是手語」搞亂了,說不清楚,講不明白。

今天手語表演時有不少同學奮力演出,當然又離不開「口手語」,顧爸說話了。顧爸說,涉及手語的任何表達,或演出,都不應張口出聲。因為,一旦張口,必然是中文口語,而口語與手語兩者的文法、語序,截然不同。既然以中文口語說出,打出來的必然是「文法手語」。而,文法手語不能算是正牌的手語,即便念過啟聰的學生看得懂。

附記:高級班報名中,日期順延一周,從9月29日開始。

101-09-16 11:49 追加

覺得,有必要先對昨天的雙主持致上最高的謝意。她們肯定做過事先的規劃及排練,加上她倆的活潑與熱情,相信各位同學都感受到了四射的魅力,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添加了一個額外的表演節目呢。

還有,手技高超的雙翻譯也讓我們沒有遺漏了老師們以手語傳達的重要訊息,尤其是學孟老師及顧爸的講評。還有,還有,當我帶領三位同學上台給四位老師呈上謝師卡時,「手能生橋」傳達了我對台灣手語的見解(老師比出「百分百」,完全同意的喔)。

當一個manager(指揮官)的要點不在自己懂什麼,會多少,關鍵是找到最專精的團隊來共同完成一項任務。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86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