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X17):再談倒裝句(SOV?SVO?)
2012/09/27 11:09:47瀏覽827|回應0|推薦3

前一篇關聯文章:《手語劄記(X12):我知道你是誰。誰是倒裝句?


超用心的老師前晚貼出這篇《教育部手語高級班教學方式說明》,我的學習神經頓時繃緊,不由得,身體與手語有關的部位自動就戰鬥位置。

日前,翻閱到《手語大師-4》第 283 頁,作者說:「連原來就讀於啟聰學校的聾生,在教師們的教導下也大量應用手語畫冊中的手勢,而且文法結構也從以往的 SOV 變成較接近中文結構的 SVO。」無獨有偶,同一天,我在網路看到一篇文章,它說:「學過日本文的人,來學台灣手語很棒, 因為這兩種語言文法完全一樣,換成中文族自然學來不容易,誰說學語言很容易呢?台灣聽人學英文好學嗎?為什麼說學手語可以學一點點時間就 OK?錯了!手語也是要花時間花心力去學的。所以三個月學好手語是不可能的。」

初學台灣手語的人一定會碰到「語序」的問題,而且,或多或少,都產生學習上的羈絆。的確,對早已習慣中文的聽人,要他(她)把動詞(或謂「述語」)擺到最後面,正如柴老師所言,如果沒接觸過日語,還真的會滋生莫大的困擾呢。

我不清楚柴老師的日語程度如何,但他拿日本語來與台灣手語比較,說得簡單了些。日本語之所以把它的動詞、形容詞,乃至形容動詞擺到語句的最後面,主要是因為日本語用來描述動作、情境、感情、意志等等的「狀況」(Status)是由動詞、形容詞以及形容動詞擔當主要的角色。

再來,學過日本語的朋友,只要沒忘記,都知道日本語的動詞有「六段活用」,即:未然、連用、終止、連體、假定、命令等。六段活用的語尾因為要表達日本人特有的,鮮明的尊卑觀念,因而發展出「常體」與「敬體」,其中的「敬體」又有「尊敬」、「謙讓」與「鄭重」之分。大家只要仔細耹聽電影「末代武士」裡的對白即可明瞭。

形容詞與形容動詞除了沒有「命令」形之外,其他的與動詞大致相同。日本語裡面,動詞、形容詞與形容動詞的語尾變化可以寫成一部專書,也讓學日本語的外國人可以昏頭轉向好一陣子。

簡單地說,我們會看到日本語的語句,絕大多數都是述語擺在最後面。

可是,這裡頭有一個很重要的竅門。那就是,日本語有「格助詞」,用來「表示所接的體言(名詞)對句中的其他文節是什麼關係」(丁顏梅著《現代日本口語文法》1974,第 114 頁)。格助詞有「が、の、を、に、へ、と、より、から、で、や」等。其中,接 が 的是主詞,接 を 的就是受詞。

於是,「鼠は猫を恐れる。」中文是「老鼠怕猫」,意義上絕不會有人以為是「猫怕老鼠」,即便刻意說成「猫を鼠は恐れる」,關鍵是格助詞的位置不要放錯。

現 在,回到台灣手語。手語句「鼠/猫/怕」(SOV)、「鼠/怕/猫」(SVO)可能都有人打,但不知看的人會理解成什麼意思?SOV 可能被以為是「猫怕老鼠」;第二個 SVO,可能不知所云。但以我這幾個月的心得,我會利用位置來表達誰怕誰,亦即,把猫打在右邊,老鼠打在左邊,然後在右邊打「怕」的手勢。利用「位置」來完成日本語裡「格助詞」的功能。而且,依自然手語的視覺順序,應該是 OSV 最正確。

自從學手語以來,我一直對有人說台灣手語「語句顛倒」或「倒裝句」感到很不以為然。每一種語言都有它自己的特性,說台灣手語句倒裝的人正是顯露自己的淺薄,如果始作俑者是教育界的人士,那更是不可原諒。

(101-11-29 修改倒數第二段。)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89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