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中文語意分析:總結簡報
2012/08/11 22:22:43瀏覽851|回應0|推薦6

我想了想,這份很簡單的「總結」也許還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對於正牌手語菜鳥的我而言,正如老師所瞭解的,是看了、收集了不少有關手語、有關聽障、有關聽障教育、有關聾文化的書刊、小論文之後所得的表格化要點。以我自己過去「跳行」學習的經驗,使用這種在學習初期,先針對學習對象(現在指台灣手語)辨識清楚、驗明正身的手法 (approach),之後,雖不能保證一定到達「學富五車」的境地,至少可以確保不會走錯軌道,不會脫軌。

感謝老師這次費心做了《中文語意分析》這個精緻的講義,它是這份小簡報的「勤前教育」。


(1) 手語是一種獨立的語言,毫無疑問。
(2) 但是因為向中文借字來用,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有些)複雜。


(3) 中文有(文)字,針對一個中文字詞,因為上下文不同,在手語裡須使用不同的打法。
(4) 手語目前沒有(文)字,因為向中文借字使用,針對一個手語詞彙,寫成「手語句」時,常須寫成不同的「字」,否則反而看不懂。這在北勞的《手語翻譯》教材,是在「手語句」主文內寫出相應的中文字,但在其後的 [ ] 內寫出那個手語的「核心意義」,但這仍然有點勉強,因為它還是中文字,不是 TSL (台灣手語) 自己的字。請參考下一張投影片。 (例如:「沒興趣 [喜歡/沒有]」。)


(5) 蝦米是「核心意義」,請去參考這一本書。

要破解目前台灣手語沒有文字的窘境,有必要訓練在翻譯時,聽完、看完一句,然後才翻,不是一個個的詞彙出現時,就急著翻出來。這涉及兩種語言間因為文化的不同,各自在表現時使用的詞彙也會不同。


《父親的手》:一本小說,請參見【手語劄記(X13):父親的手(一本小說)】。

這上下的兩張投影片,以最簡捷的敘述點出「自然手語」與「文法手語」兩者之間的牽扯,請勿小看,不少人不很清楚。我從「徬徨」到如此「堅決」的心路歷程,都記錄在我的《手語劄記》裡面。

註解:

  1. TSL: Taiwan Sign Language(台灣手語). 參考: ASL: American Sign Languase.(美國手語)。
  2. 《父親的手》:一本小說,請參見【手語劄記(X13):父親的手(一本小說)】。
  3. 「以“句”來理解,不是“詞彙”」,請參見【手語劄記(X10):從「口手語」到「手口語」】。
  4. 「堅決」,借用中國共產黨的用語。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7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