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語劄記(X12):我知道你是誰。誰是倒裝句?
2012/07/27 21:08:00瀏覽645|回應0|推薦2

今天中午看66頻道東森洋片台播出「西域威龍 (Shanghai Noon) 」,剛好聽到一句「I know who you are.」突然想到,這句話的手語該怎麼打?可能是(以我的程度,不敢言一定是)「你/誰/我/知道//」,而,國語又是如何說的呢?肯定是「我知道你是誰。」

出現了一個問題,哪一個是「倒裝句」?誰又是「語彙詞句顛三倒四不成文句」?

如果每一種語言使用者都認為世上應該只有自己使用的那一種語言,結果答案就會是:除了自己使用的以外,其他的語言都是「語彙詞句顛三倒四不成文句」。

這當然是不合情理的,只不過是,很奇特的,我看過不少的有關台灣手語的書,包括聾人作者所寫的,不見一本站出來替聾人社群討一個公道。

很遺憾的,這個錯誤的論斷竟然是來自對教育部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當然,他們是聽人,自然的連結是:在台灣,只有中文是語言。台灣手語被打入「語彙詞句顛三倒四不成文句」的深淵,那,為何不把英語、日語、德語、法語,以其世界上其他琳瑯滿目的一切語言全數掛上相同的標籤呢?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是「專家學者」。

手語承載著聾人的文化,台灣手語被掛上不公平的標記,台灣手語被貶為次級語言(可能都還有人認為它不是語言呢!)肯定壓抑聾人的社會地位。

變聾,從生物學或醫學的角度而言,每個人都有機會,原因可能來自遺傳、生病或受傷。如果,有一天,自己突然變聾了,到時要如何看待手語呢?

台灣手語被人把它跟「教導聾生學習中文」這件事攪在一起,在中文唯我獨尊的錯覺之下,創造出來一個「文法手語」,企圖透過「文法手語」教聾生學中文。結果,因為「文法手語」也算是一種手語,然後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聾生被迫捲進「中文」、「文法手語」以及他們自然溝通時使用的自然手語,三者互相牽扯的漩渦之中,最後,中文學不好是必然的結果。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一樣,最好的方法是投入該種語言的隔絕環境中。意思是,學中文,就直接拿中文出來教,不應依靠任何其他語言,台灣手語或「文法手語」來解釋中文。一時的方便,造成精力的浪費,到頭來,當然寫出「語彙詞句顛三倒四」的中文文句來。這是教學方法的錯誤所致,不是聾生因為打自然手語所引起。

這道理並不複雜,想想我們過去為何在國內學英文、學日語,很少有人學到「精通」的程度。能精通的,幾乎都是留學當地,融入當地語言的環境裡。同樣的,我們如果從學習一開始就企圖用一種語言去解釋另一種語言,舉例來說,用自然手語或文法手語去解釋中文,或用中文去解釋自然手語,就不可能把目的語言學好

看官您可能會問說,那我們要字典或詞典幹嚒?是這樣的,字典或詞典是學習第二語言時「加速」的工具。沒有字典或詞典,如果有原生語言環境,照樣能學得純正的該種語言,只是需要的時間可能很長。如果使用字典或詞典來幫助,就可用很短的時間瞭解目的語言的單字或詞彙,頂多到短句的階段。之後的長句或作文,一定要直接用目的語言思考。如果停留在用第一語言思考,然後透過「翻譯」轉為目的語言,絕不可能寫出、說出或打出純正的,也就是別人看得懂或聽得懂的目的語言。

長句或作文的階段,一定要暫時與第一語言隔離,等到精通或接近精通,目的語言能完全掌握之後,就是我所說的,能「在兩種語言之間,通行無阻地對譯」的境界了。請參見《手語劄記(X11):語言學習的純淨之路》第三段的前半部。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667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