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3 08:54
聽人不會手語,所以從聾人的角度而言,聽人是有表達障礙(的);聾人「聽不見」,所 以就動口說話的溝通方式而言,聾人是有障礙的。我們聽人常常不自覺,以自己的標準來定義「正常」與否;我們常用「聽障者」一辭,(可是如果)從聾人的角度 而言,或許不會手語的聽人也可稱之為「聾障者」吧。
這是蔡傳暉教授給林旭/著《寂靜之外》寫的序文中的一段,「()」是我加上去的,以便讓整個句子讀起來比較順暢。「聾障者」,是的,我在「看」學孟老師「打課」時,深深地感受到。
101-05-12(第 12 單元:其他)
初級班的最後一堂課,或許中午午休時被小黑蚊咬了四、五處,奇養無比,也有關,今天,覺得特別的累,累到忘了自己是今天的值日生,一下課就直接開車回家了。下周去,第一件事要向培元班長請罪了。
早上,播了公視手語新聞的《手語歌》那段,感覺是全程看懂的寥寥無幾。岑老師解釋說,王曉書打的手語與字幕相差極大,而且,曉書的手語裡,一遇專有名詞,就加了一些解釋。老師問有沒有問題,可是我們也不知要如何提問。我自己原先心裡是想,如果能把王曉書的手語譯回手語詞彙,而且就照著手語的語順,這樣可能幫助我們去掌握自然手語的語法(語順)。也許,手語新聞不太適合作補充教材。
「搭捷運,省時又省錢。」的TSL怎麼打?學員在白板上寫「坐/捷運/省/時/省/錢//」清美老師面帶笑容,委婉地解說,打「捷運/快/便宜//」就可以了。天啊!如果……
一 位已經取得手翻丙照的資深學員上台講她的手語學習心得,她說開始來中聰學習手語後,每天晚上都一一複習當天教的課程內容,到了初級班結束時,她就「開竅」 了。我自己,在上完第八單元的「休閒旅遊」後,也幾乎是開竅了,我已經掌握到自然手語與「中文手勢碼」(中山大學劉秀丹教授給我的正名,「文法手語」是站 不住腳的名稱)的差別在哪。
另一位也是已取得丙證的女士,她說學習時都把課文作成錄音帶,在開車時一路播放,讓自己在潛意識中「植入」手語。可是,我不懂,手語是動作,不像學英語、日語、德語,是聲音,播放課文聲音,如何能在腦海裡植入手語的手勢及表情?好高啊!
下 午,岑老師播放一篇短文,大意是有兩位同學在爭吵,一位氣得面紅耳赤,另一位立於一旁哈哈大笑,老師趨近詢問……清美老師請【手能生橋】上台即席手譯。我 看【手能生橋】從容不迫地,以看起來跟聾朋友沒有兩樣的手勢、表情完成了任務。好生羨慕,課間,忍不住詢問【手能生橋】他到底在初級班之前已經上過多久的 手語課了。喔!難怪。
那篇《猜猜我有多愛你》也很有涵義,還是國科會補助的?我回家後,上網只查到英文發音、中文字幕的動畫版,找不到手語演示版。下周問班長在學校有沒手語版的檔案。
還有那個丟伏特加酒、丟雪茄的也很有趣,可它最後的丟小孩卻讓人笑不出來。
我曾在我2012/03/18寫的博文《學手語劄記(2) - 手語歌》裡說:「聽人學手語應該不難,只要肯學」,可是現在,嘿!嘿!
坐我後面的一位同學問我說:「爺爺!你中級班會來學嗎?」我說,「當然會,都已經投入這麼多精神了。」
大 家趕快去報名中級班吧。中級班的課本看起來不會比初級班困難,到高級班才會難些,除了句型及會話外,也加入了短文及故事。故事,是不簡單的,它的晉級就是 演講、寫作了。像婦聯聽語中心的故事班,並不是家長想讓小朋友上就可以上,它必須經過聽語老師的評估,看小朋友夠不夠資格進去上,呢!
新教案的構想 2012/05/14 06:40
昨天中午,跟我家老大去大坑參加大媳婦(就是帆媽)娘家的母親節全家餐會,唉呀,大坑除了竹子之外,最有 名的還有小黑蚊,我都沒想到。撐到下午三點,舒帆玩得超 high,跟她表弟合唱了幾首童歌,兩隻老虎、王老先生,以及妹妹背著洋娃娃,終於結束,每個人沒有衣物遮蔽的部位都被小金剛留下印記。回到家後,我的右 手掌的四分之一腫起來,像個小麵龜。被小金剛咬到,皮癢之外,鄰近的骨頭還酸痛。媳婦的妹婿(手語怎麼比?有人會嗎?)說防蚊液對小黑蚊無效,好像是的。
不 瞞大家一件事,我除了買回一堆手語書,挑新出版,而且有照片、光碟示範的買,之外,五月一日起,我陸續又去台中圖書館借了手語畫冊、趙玉平的《我的第一本 手語書》(這本適合給小朋友用)、文字手語典、手語大師I(單形篇),趙建民的《台灣自然手語典》,史文漢、丁立芬的《手能生橋-1》。翻閱過這幾本書之 後,覺得基本溝通會用到的手語單詞已懂得不少,心裡想到某個中文字或詞,大致能夠(這在手語裡不可以用「可以」,一定要打「能」,手語比中文嚴謹,我請問過志榮老師)打出來。然而,看人家打出的手語,卻都會先楞住,為何會這樣?
4月1 日借的《鋼琴課》 看了一半,心緒困在手語裡,《鋼琴課》暫丟一旁,我打算自己買一本,因為作者寫得太好,太妙了。我原本計劃買一台傳統鋼琴給小孫女,但這本小說可能改變我 的想法,因為我覺得我沒有能力去找一位懂得調音及整音的「整音師」。我自己不懂音樂,即便台灣有像書中所述的【馬克】這樣的超級整音師,我也沒有能力像作 者 Perri Knize 那樣的鑑賞能力。我又回到數位鋼琴這一邊,因為它不用調音,也沒有整音這回事。
關於參與設計教案
我初步的構想是,每次六小時的課,一半時間就課本的內容,每一條句型、會話及高級班開始的短文,請老師引導學生翻成自然手語的語順,單詞當然要遵守通行的自然手語的用詞,不要混用中文的詞。如果要再爭取時間,也可由學生先行試作,然後在課堂上由老師批改。
後面一半時間,找網路上可找到的,例如:手語新聞、聾劇等等,在課堂上播放,然後請老師教我們如何「看懂」主播或演員的手勢、表情及動作,也許包括解說為何主播、演員要這樣打。
正如【手能生橋】提到的,聽人要從中文打出手語,只要能抓到關鍵字,大概八九不離十了。可是,要看懂別人打的手語,真的是瓶頸。
我很希望有來此看貼文的同學能針對往後課程的新教案的設計提供意見,尤其以前上過課的學長、姊們。看是否能幫我們克服學手語的困頓。
不管教材、教案如何如何,總是會有高材生最後脫穎而出,但這不是辦教育的初衷。教育是「有教無類」(手語怎麼比?),最理想的教案是連資質普通的學生都能成功完成學習,何況,學生中有些是聽障生的家長,奈因年紀較大,吸收能力較弱,需要一些技巧來克服學習上的障礙。
師生的回應:https://city.udn.com/66864/482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