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細說文法手語(Y04):「常用手語辭典」的真相
2015/08/29 10:15:32瀏覽3313|回應0|推薦1

在聲音語言的場合,通常說一本詞典,它收錄的詞彙,要解釋的對象是第一個「語言」,例如「英漢詞典」即是「英語」,而用來註釋的則是漢語。又如「中日詞典」即是以日語解釋漢語。

視覺語言屬於特殊情況,因為迄今沒有一種習用的手語文字,結果被稱為「手語詞典」者,其所收錄的詞彙不得不以解釋語言來表示。例如,ASL Dictionary(美國手語詞典)的詞彙還是以英文,日本手語的詞彙以日文,台灣手語自然要以中文來呈現。

不過,以美國手語而言,因為一個手語詞彙換成英文時可能有一種以上的意思,通常以一個英文詞彙帶出的手語,會同時列出其他的英文詞彙,甚至加上詳細的說明、例句。例如:

http://www.lifeprint.com/
http://www.handspeak.com/word/

國內的台灣手語網站也是同樣的情形:

http://isign.deaf.org.tw/iSignHome.asp
(臺灣手語詞典) 
http://tsl.ccu.edu.tw/web/chinese/
(台灣手語線上辭典

現在來看看我們的「文法手語」體系帶出來的「常用手語辭典APP」。它表面上看起來跟上列的兩個線上手語詞典差不多,然而,如果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它是:

用手語解釋中文,如果自然手語沒有現成的,或被認為「不好的」,它就「創造一個改良版的或是全新的」手語。(參見《手語辭典(APP)簡介》,「好的手語應具備「合理」、「簡單」和「好看」等三個條件」)

● 從誓言「統一」手語的角度來看

例如,同學:(A) 讀書 / 一起;(B) 一起 / 課。事實上,兩大線上手語詞典皆是「一起 / 學生」,至於南部手語的兩種打法,APP 沒有收錄(不常見?或不好看?)。想學手語的人查閱這部「辭典」之後,須自行選擇要打那一種。又如果看到別人打「一起 / 學生」,算對還是錯?還是直接看不懂?

「常用手語辭典 (2008年6月出版)編輯要旨及使用說明」說:「先打自然手語,再打文法手語」。「大學校院手語教材」的說明文件記載:「本初階手語教材及進階手語教材中手語詞彙的打法,不論自然手語、文法手語或傳統手語,盡量以最常被聽障者使用的為優先 . . .」所以,可以先打 (A) 試試看,如果對方看不懂,再打 (B)。

● 從編輯嚴謹度的角度來看

  1. 回首」:英文解釋包括「recollect」,可是圖及影片都只有「回頭(看)」的意思,沒有「回憶」。而「回憶」是有現成的自然手語的。
  2. 設計」:拆成「研究 / 計劃」兩段,事實上,「設計」已有現成的自然手語打法。而拆成「研究 / 計劃」兩段也不見得學中文的聽障生會寫回去「設計」。
  3. 資格」:影片對,圖畫成「資 + 錢」。
  4. 「蘇打」:圖示照中文字義比劃,但影片內容不同,不知是錯置,或是圖與影片各提供一種打法?
  5. 「邀請」、「聘請」:打法相同,只是動作的起始角度不同--這角度之差不容易辨識。
  6. 「升值」、「貶值」:「值」的字形,「升值」有,「貶值」沒有。
  7. 以「自然手語已有的」、「常出現的」為優先?可是「第一名」只列出南部自然手語,北部的卻不見,這北部打法的「右【一】刮一下左【男】」很常見呀。而且,北部打法的「第?名」可擴充到幾百幾千名都沒問題。
  8. 不少單詞或詞組是「無法播放這部影片」。

時而表形,時而表意:這如果站在手語造詞的立場來看,沒有問題。可如果目的是要「教人學中文」,就會弄得一團亂。例如,

  1. 梨園」:APP 打「戲劇」(1/2) +「團結、結夥、成群結隊」 。APP 沒解釋為何打「戲劇」(1/2) 就要寫「梨」,而打出「團結、結夥、成群結隊」要寫出「園」。這「常用手語辭典」還真是「撲朔迷離」,不由得眼花繚亂。
  2. 倒戈」:手語造得很傳神。只是,聾朋友看到這手勢,真會連想到,也寫出「倒戈」嗎?還是它只在於解釋中文字詞一個目的--如果是,這就不是「手語辭典」,而是「中文或漢語辭典」了。
  3. 苗條」:手語造得很好,但同樣問題,聽障生學了這個手語一定會寫出「苗條」嗎?會不會寫成「瘦形」呢?

♫♫♫ 看官您請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單單以上三個詞兒為例,是由不得您不認同這部「常用手語辭典」真的是一部「中文詞典」,而不是「手語辭典」的。

打手語會需要在跟人溝通時,打「梨園」、「倒戈」或「苗條」嗎?以我最精的台語而言,雖然我們懂中文的這三個詞兒,可在講台語時,六十幾年來,從未出口說這樣的構詞,只會另以台語自己的構詞、自己的語法來呈現相同的意思。

這不是旨(只)在教人「看懂中文」而已嗎?

● 詞彙量不足

「常用手語辭典」據稱有「9,615 個中文手語詞彙,及 10,946 個英文解釋的手語打法及圖示」,可是有些很平常的中文字詞它卻沒有收錄,例如:

  • 不知不覺
  • 天高地厚

如果說它是「手語詞典」

卻沒有起碼的中文解釋。最上面列出的四個手語網站都有主流文字的詳細說明,解釋。

如果說它是「中文詞典」

又找不到以自然手語演示的說明,解釋。 

● 不是一無是處,也有一些不錯的新創手語

  • 侮辱
  • 蹂躪
  • 自然而然
  • 心灰意冷 

總結來看,「常用手語辭典」是一部用手語解釋的「中文詞典」,要說它是「手語辭典」是經不起檢驗的。

它因為自然手語原有詞彙的不足而「研發」創造了一些新手語。聽障生必須在中文的引導下,先弄懂中文詞義,然後加學「新手語」。至於往後,能否藉由新舊手語之助,流暢地,快速地,不假思索地寫出對應的中文--值得觀察再觀察。

還是不用再觀察了,這套「文法手語」已經三十幾歲了。如果有效,早就見效了。

Task 1: 確立唯一的一套台灣手語

原來在聾人社群自然約定俗成的手語,就是最好的手語。如果對應主流中文,詞彙的量有所不足,以國家力量來創建這一部份的「外來語詞」,例如:立法院、消基會,等等(事實上,也不用國家出面,聾人社群自己也會造新詞,差別是,長官可能另有看法罷了)。

Task 2: 教聽障生學中文,須另闢蹊徑,另外尋求其他的方法或途徑

「漢語句」(即「文法手語」)可以做為敲門磚,但門敲開後,應儘早「用中文學中文」,所有的語言教學都會勸人不要一直停留在透過翻譯去學習新語言。不管聾朋友是純粹依靠圖形(我請教過一位中文造詣很高的聾朋友,他是完全靠記憶圖形。他的中文文筆在一般人的高段班),或是還有殘餘聽力的,加上語音之助都是可以的。

我之前曾想過,像林柏龍的中文程度那麼好,而他能口語,我認為他的聽力,雖然比較少,對他的中文很有幫助。參考一下這篇舊文《手語劄記(X32):單靠手語難以成就聽障者的學習美景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2892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