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細說文法手語(Y03):文法手語是「漢語句」?
2015/08/27 14:52:42瀏覽729|回應0|推薦0

大多數聽人學手語都會利用到「手語句」,像這個例子(聽聽看 698 集《八卦文化樂趣多》:

註1:聽聽看後製單位製作的中文應該是屬於「筆譯」的方式,如果是當場口譯,不可能譯到這麼「流暢」--加了串場語。

註2:您可以試試看把《聽聽看》影片裡的中文口語倒著用「文法手語」的方法打給聾朋友看,再問他的理解是什麼?

常用手語辭典APP」的會話及短文沒有加上詞界,誰要「學中文」必須自己會斷詞。

中文:你假日都做哪些休閒活動?
斷詞之後:你.假日.都.做.哪些.休閒.活動?

徐曉文打手語:你 / (休)假 / 都 / 活動 / 什麼^^

[評]:

  1. 「做」沒打出來。
  2. 「休閒」沒打出來。即便打出自然手語的「休息」,寫成中文也不一定是「休閒」, APP 的詞彙教「休息」跟「休閒」是相同的打法。
  3. 手語打「活動 / 什麼」,這是自然手語的語法,不是文法手語的中文語序。

一個普通的聾生看了徐曉文打的手語,很可能寫出如下的中文句:

你放假都活動什麼?

請問,這是什麼中文句?是教育部特教組想像中的最佳句法嗎?聽障生學會打這種手語就能寫出合乎漢語的語意、語法的中文句嗎?

或許,文法手語的主持人會辯說,我推的文法手語是須「按照口語的順序,逐字、逐語打出來」的(某書第 64 頁),這是因為工作人員不小心或粗心大意沒把教材編好。這是可能的,因為在主持人的著作裡的的確確說要「按照口語的順序,逐字、逐語打出來」,可是見諸於坊間的教材卻不是主持人說的,純正的「文法手語」

擔負特教第一線,尤其是學習主流語言(日後出社會要使用的工作語言)的教材、教案,本來就是在一開始就會決定了日後會有怎樣的結果,誇張一點說,是特需生的未來。每一個小孩都有受教權,制定教育政策是公益性質的項目,應受公評。

如果說「文法手語」是學習中文的方法、教案,可是推行四十年來,並沒有明顯例子,調研的數據,證明教出中文程度優秀的聽障生。再加上本文一開始作為範例的探討,誰還能說這套「文法手語」能教人中文?

評論某件事是很沈重的一件事情,即便你謹守「對事不對人」的原則,還是會有人跳進來對號入座,然後 . . .。

如果能讚美別人、別人成就的事兒,自己也感到輕鬆,愉快。之前,一直給「文法手語」找個位子坐,說它是教聽障生學中文的工具,可是,事實不是如此。

要說它是學中文的「漢語句」,實在是,是也不是。

那麼,照教育部舊版一套六冊的《手語教材》,以至兩年前修訂出版的給大專院校的《大學校院手語課程教材》(會話及短文取自這套新版)的編輯旨趣,都說是(要)給「啟聰學校的特教老師」,現在是「大學院校的學生」學習「統一」了的手語之用,還有,社會一般大眾「也可以用」。

可是,依照前篇拙文《細說文法手語(Y02):文法手語功過的深層思考》的分析,這套「文法手語」不過是像把中文譯成電報或旗語的「同一語言的兩種符號間的對應」。也就是說,換成手勢,它還是中文,還是漢語,不是手語

至此,「文法手語」不是學中文的好的方式,然後,它打出來的手勢句子也不是真的「手語」,那麼,要說它是什麼?真的很難了,是也不是,不是也是,到頭來,什麼都不是。

● 另一篇關聯文章:《細說文法手語(Y01):理清文法手語的界限與局限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hena2007&aid=28808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