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懺悔品
惟覺法師開示
(十五)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懺悔之後,還要發願。修行必須要有願心,所謂「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願,有共願和別願。每一位佛菩薩都有各自的願,如: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藥師如來有十二大願,地藏菩薩有地藏菩薩的大願,普賢菩薩有十大願……這些是別願。四弘誓願就是共願──共同發的願。
每一個人都可以發願,但是要有智慧;假使沒有智慧,發願發錯了方向,反而還成為障礙。所以,在沒有開悟之前,必須要依據四弘誓願來發願。四弘誓願,有自性四弘誓願和事上的四弘誓願。事上的四弘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自性四弘誓願,即是從心當中發自性四弘誓願。
「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自心眾生」。希望了生死,就要知道什麼是生死。煩惱就是生死。心當中的煩惱,就稱為自心眾生。自心眾生怎麼度呢?就是透過返照,把打妄想這個心照破。
譬如,現在起了一個貪吃的心,見到什麼東西都想吃,這念心就屬於貪吃的眾生。起初是一個念頭,這念心沒有返照,自己不知道悔改,這念心就由細變粗,甚至晚上就會作夢,夢到吃的,就墮入餓鬼道。假使明白這個道理,當下這念貪吃的心馬上轉過來,晚上就絕對不會作那種夢。作夢那個人就稱為識神,就是眾生。一般人以為「眾生」是一種形容詞,其實,一念不覺,實實在在馬上就墮入惡道,貪吃這念心就墮入餓鬼;貪色這念心就墮入畜生,假使貪色的這念心太厲害,就墮入火坑地獄。
男女之間起了欲愛、色愛,平時沒有檢討、反省,這念心沒有返照,自己不但不注意,而且時時刻刻都在打這個妄想,始終放不下,這個念頭愈來愈深,到最後晚上作夢還夢到這件事情。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人的意識、思想多了,晚上作了夢,自己還不知道這是思想、想念所生,以為自己和某某人可能過去有因緣,又打這個妄想,惡業就愈來愈重,因此而墮落,這就是自心眾生。所以,這念心一動,馬上就要察覺;察覺了以後,要馬上照破。禪宗祖師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參禪的人參一下:「誰?」離心、離意、離識參,這樣,自心中就沒有眾生,自心就是空性。心能作主,時時刻刻保持空寂、作主這念心,就能度自心眾生。
這個功夫平時就要修,行住坐臥、穿衣吃飯,都要把這念心管住,才能度自心眾生。貪、瞋、癡、慢、疑、邪見,都是自心眾生。別人罵我們一句,馬上氣得面紅脖子粗,自心眾生起了瞋心,這念心就墮入修羅道。如果這念心沒有覺悟,晚上作夢還夢到發脾氣,甚至打坐時看到三頭六臂、恐怖的境界,這些都是自心眾生。打坐時看到境界,以為是外面的境界,其實「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心念所生。自心眾生沒有了,心就得清涼、得解脫。度自心眾生,才真正是度化眾生。
「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心當中的煩惱很多,有八萬四千煩惱,把它濃縮為一百零八個煩惱;再濃縮,有見思煩惱、六根本煩惱。貪的煩惱、瞋的煩惱、癡的煩惱……看看自己哪一個煩惱最嚴重。貪吃、貪睡,就是貪的煩惱。很多人喜歡賴床,現在知道賴床這個毛病就是煩惱,要趕快對治,用什麼對治?用精進對治懈怠。時時刻刻都要知道,要度外面的眾生,先要度自己心中的眾生。假使不度自己心中的眾生,心當中有煩惱,就很難產生智慧,很難得到禪定,所以要斷除心當中的煩惱。
佛法有小乘、大乘、無上乘,小乘稱為「斷」,大乘稱為「轉」,無上乘是「煩惱即菩提」。小乘用什麼方法斷煩惱呢?念佛是一種方法、修四念處也是一種方法。大乘轉煩惱,就是轉識成智,修六波羅蜜就是轉。例如,本來有貪心,現在不但不起貪心,而且修布施,這就是轉。無上乘是不斷也不轉,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前面用斷、用轉,大家容易了解,不斷也不轉,這就不簡單了。悟了這念心,煩惱就是我,我就是煩惱,我從現在開始不起煩惱,這就是煩惱即菩提。
《圓覺經》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所以,不管小乘、大乘、無上乘,無明都是要斷、要轉、要即。所謂「即」,波就是水、水就是波,從現在開始只有水,沒有波,就是不起煩惱。這要靠自己覺悟,時時刻刻覺悟心現前,就沒有煩惱。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