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懺悔品(十九)
2012/10/29 08:38:59瀏覽2629|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懺悔品

惟覺法師開示

(十九)
  「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修行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有了這種心願的行者,經常於自性觀。觀就是返照,時時刻刻要知道自己這念心在想什麼?這念心安住在哪一個法界?這念心想到五戒,安住在五戒,就是在家菩薩;心在貪、瞋、癡,就是地獄、畜生、餓鬼;心安住在十善,就是天堂;心安住在四禪八定,是色界天、無色界天;心住於四諦,就是聲聞;心住十二因緣,就是緣覺;心住六波羅蜜,就是菩薩;心安住在實相,就「與諸佛同一類」,就是佛法界;心安住於大乘,就是自性觀。禪宗祖師說:「有佛處亦不住,無佛處急走過。」這念心不著有、不著無,一念不生,就是諸佛的境界。所以,一切都要看自己這念心安住在哪裡。安住在一真法界,就「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吾祖所傳的就是這個頓法,不思善、不思惡,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如如不動、了了常知、處處作主,頓悟自心、直了成佛,就是這個。聽法這個、說法這個,這就是頓法。無明慧經禪師云:「無始劫來只這個,今日依然又這個,復將這個了那個,這個那個同安樂。」這就是頓悟自心的法門。「普願見性同一體」,這是自己的心願,普願大眾都能夠頓悟自心、直了成佛,安住於自性,同一體性。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法身無始無終、不生不滅,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安住在中道實相,安住在大乘境界,就是法身。要想契悟、追求法身,必須離開外面所有一切色、聲、香、味、觸、法,時時刻刻檢討、反省,把這念心洗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一念不生,就是法身。

  「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最後勸大眾要自己努力,切莫悠悠忽忽空過一生,對不起自己。怎麼樣才不會悠悠忽忽空過一生呢?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一念不生,這一世就解脫了無量無邊的生死,就是這麼簡單,所以說「頓悟自心,直了成佛」。

  「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悟到大乘才真正見得本性。見性成佛,見到自己的本心本性就成佛。一個是心,一個是性。心是菩提心,性就是空性、涅槃性。諸法空性,菩提心是空,佛性也是空,但菩提心當中能生妙有。所以,想悟到這念性,必須虔誠、恭敬地往我們這念心返照,不是向外求。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六祖大師勉勵大眾,如果依照〈無相頌〉來修行、契悟,雖然與六祖大師距離千里,也等於在六祖大師身邊一樣,什麼原因?因為心沒有遠近。悟了這念心,就是燈燈相照。這念心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時間、空間都在這念心當中。六祖大師悟到這念心,你也悟到這念心,我也悟到這念心,這就是心與心光光相照,哪裡還有遠近呢?一般人聽到這個道理還不相信,說:「我不是頓根的人,還是慢慢修好了。」或者是說:「乾脆還是修淨土好了。」這就是等待。〈無相頌〉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契悟、都能夠了悟。

  「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不能契悟、不能了悟,就是當面錯過。即便面對面,也等於隔了千里路這麼遠。這不是形容詞,因為你有你的心念,我有我的心念,一個心念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在想十善,你心當中想到名利,是不是相差千里?即使坐在同一個地方、睡在同一個寢室,也是相差千里,因為各人想各人的,一個念頭就是一個法界,所以這念心非常微妙。

  沒有契悟,這念心就相差很遠。沒有契悟,就是念念遷流、念念不斷,不是妄想,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無聊……與一念不生這個心是不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雖然在同一個地方,坐在同一張椅子,也是十萬八千里,你有你的心,我有我的心。契悟不了自心,契悟不了本心,面對面也不相逢。如禪宗祖師所說:「時時睹面不相逢,喫盡娘生氣力窮,夜半忽然忘月指,虛空迸出日輪紅。」契悟實相,悟了這念心,和十方諸佛同一個鼻孔出氣,這念心時時刻刻在自己面前放光動地;相反地,即使是面對面也不相逢,隔了十萬八千里。

  「何勤遠來」,不遠千里而來,沒有悟、不相信,有什麼用呢?實在是浪費時間、浪費精神。「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聽了六祖大師頓悟自心的法門,大眾都有所契悟,並且歡喜奉行。希望每個人多誦〈無相頌〉,誦久了,自然而然就有好處,就能契悟。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699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