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機緣品 心悟轉法華(二)
2013/03/15 07:49:42瀏覽354|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機緣品 心悟轉法華

惟覺法師開示

921005(二)

祖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六祖大師接著就對法達法師說:如果你誦了一萬部經,能明瞭經文的義理,又能不起驕慢心,便是和我平行。但,這並不是最高的境界,誦經、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契悟實相,契悟這念心,進而依教觀心;所謂口而誦、心而惟、身而行,身口意三業相應,才是真正的禮誦法華。如今,你執著誦了三千部經的功德,已經違背了誦經、修行的目的。既執著誦經功德,又貢高我慢,不知悔過。禮佛、禮祖師,是為了折伏自己的慢心,沒有恭敬心怎麼可能折伏我慢?我慢好比幢一樣高高在上,所以要用恭敬心禮拜來折服我慢之幢。禮拜,可分為恭敬心的禮拜、平等心的禮拜、我慢心的禮拜。真誠的禮拜是要五體投地,我們的頭觸地,兩手、兩膝著地,稱之為五體投地,這是最敬禮。對人們而言,頭部是身體最珍貴的部位;禮佛時將頭觸地,雙手翻掌,代表承接佛足,表示用最恭敬、最虔誠的禮敬來降伏自己的慢心。

  禮拜,沒有能禮之心、所禮之境,能所俱空,心不可得,功德也不可得,契入空性,這才是真功德。誦經,要明白這部經的道理,還要回歸自性,所以古人說:「誦經有一卷無字經,念佛有一個自性佛。」我們心中這卷經是沒有文字的,雖然沒有文字,裡面卻什麼都有。念佛有一個自性佛,我們口念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聖號的目的,是用這句佛號來啟發每個人的自性佛。

  有些人在念佛誦經中卻成了法執,執著念佛多少聲有多少功德,誦經多少卷有多少功德,執著這些就和法達一樣。「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認為自己誦了三千部經的功德無量,這就是我執。眾生有我執,二乘有法執。有我執就有能所,從我執、我所產生種種罪過,「我」的錢財、「我」的名譽、「我」有多少功德、「我」有多少財富……,天天在我執中計量分別,乃至於造作罪業;所以說「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不要執著功德,執著功德,功德就成了福報,福報享完了就沒有了。不執著功德,能所俱空,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了。

  六波羅蜜當中,依序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最後是般若智慧;般若就是了達空性的道理。布施以後,了知一切皆為因緣和合而有,緣滅則無,本性皆空,所以沒有布施者、沒有接受布施的人,也沒有所布施的物品;持戒,沒有能持之心,沒有所持之戒,能所俱空,持而無持;忍辱,沒有能忍之心、沒有所忍之境。所以六度的每一度都有般若,都是能所俱空。我們做了善事,做了功德,要能所俱空,進一步連空亦不執著,能夠依此修行,方能契悟本具的清淨心。  

【中台世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739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