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機緣品七──心悟轉法華 (一)
2013/03/14 07:59:55瀏覽779|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機緣品七──心悟轉法華

惟覺法師開示

 (一)

  機緣品,機就是根機,根機有利、有鈍,有上上根、上根、中根、下根。過去薰修得很好,這一生就是上根利器;過去薰修得不好,可能就是鈍根。從這個角度來看,根機是自己入理薰修來的,過去沒有薰修,就要靠現在薰修。所謂佛性人人本具,什麼時候開悟就要靠因緣,因緣和合、因緣相遇了,自然一下就開悟了。

  古人開悟的因緣非常多,有聽到板聲開悟的,有人聽到鐘聲開悟,有的在工作時開悟,有的在聽經聞法時開悟,有在參禪時開悟,有在看經時開悟,這些都是緣。一個是機、一個是緣,一切都要自己努力,修行不是等待,要靠自己薰修、自己努力。

  這一篇是講法達法師開悟的因緣,法達法師最初修行只知道誦《法華經》,執著誦念為功德。現在有些人也是一樣的,執著誦經、念佛、持咒為功德,執著念佛多少遍、誦經多少遍、持咒多少遍,這些當然有功德,但這是一種方便;因為我們有煩惱、妄想,所以要藉誦經、持咒、念佛來轉化,這是對治法門,離開悟還有一段距離。什麼時候開悟?就要靠自己薰修,薰修到時節因緣成熟,任何時間、行住坐臥,都能開悟。

  僧就是僧眾、僧伽,出家眾稱之為僧、或者是僧尼,以表示和在家眾不同,一個是僧,一個是俗。這一段是講法達法師開悟的因緣,大眾可以設想自己就是法達,就更能領悟這一品開示的道理,或許自己就在這一品開悟了。

僧法達,洪洲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

 有一位出家眾,名叫法達,洪州人。洪州是隋朝所設置的行政區域,之後很快又被廢掉了。因為在過去的朝代,省、縣府等地方行政區,是隨著朝代改變,名稱也跟著變換。到了唐朝,李淵又把隋朝很多官制,重新再復原、設置。南唐時,又建南都於洪州。到了宋朝初年又改為洪州,但是不久被稱為隆興府,也就是現在的江西省南昌縣,南昌縣在舊時屬於州治,這些都有歷史可以考證。

來禮祖師,頭不至地。

  法達法師是洪州人,也就是現在江西省南昌縣人。七歲出家,以誦《法華經》為修行的定課。有很多人也是以誦經為定課,如誦《法華經》、《金剛經》或《彌陀經》為修行的定課。法達法師到曹溪來禮拜六祖大師,但是在頂禮時,頭不著地;一方面禮拜,一方面看看六祖大師的反應,所以頭沒有著地。頂禮是以五體投地的方式表示內心的恭敬,六祖大師看到法達來禮拜,不但沒有五體投地,而且好像在試探六祖,這些動作缺乏恭敬心,便知道法達心中必定有煩惱、有執著。 

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  

六祖大師針對法達禮拜卻不恭敬的態度訶斥,訶斥就是告誡:「你既然來參禮、求法,就必須要虛心、要有恭敬心才是。我看你頂禮的時候,頭不著地;不但沒有恭敬心,而且還懷著慢心,不如不禮的好。你心當中一定有所執著。平時,你都是修什麼行門?做些什麼事呢?」

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

  法達就回答六祖說:「我平時用功就是念《法華經》,到現在已經念滿三千部。」為什麼法達法師有慢心呢?因為他認為念三千部《法華經》是件大功德,因此被執著功德的心念所障蔽。無論是在家或出家,不可以執著自己誦了多少部經、念了多少遍佛號,或做了多少功德。執著自己有很大的功德,或是自認自己功夫很好,心當中就會產生貢高我慢,看不起他人。我慢沒有折伏,就有我相、人相,沒有恭敬心,就會產生罪過。 

【中台世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739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