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懺悔品(十三)
2012/09/18 08:18:11瀏覽4212|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懺悔品

惟覺法師開示

(十三)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罪不滅,後過又生。前罪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前愆」,就是過去所造的種種罪過。懺悔從前所有的惡業,如「愚迷憍誑嫉妒等罪」。

  「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過去造了惡業,現在覺得實在不應該,從現在起,永遠不造惡業、永遠不起憍慢心、永遠不起嫉妒心。「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罪不滅,後過又生。前罪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懺悔了以後,從現在起,要知過、改過,絕對不要再犯同樣的過失。

  孔子的弟子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一般人心當中有委屈、有煩惱,或是受了師長的責備、或是受到他人的欺負,這口氣嚥不下去,就藉題發揮,或是向第三者發怒、洩憤,或是把書扔到地上,乃至於拍桌子,這都是遷怒。「不貳過」,意即同樣的過失不再犯第二次,不犯同樣的過失,這就是真正的懺悔。

  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了,相信再多的過失也能夠懺悔清淨。可是,人的習氣很重,明明知道不要說四眾過,不說人家的是非,懺悔之後,過一段時間又忘記了,又說他人的是非,這就是習氣太重,所以要時時刻刻懺悔,念念不斷。

  明白了懺悔的重要性,怎麼樣懺悔才能滅罪?懺悔,分成「事懺」和「理懺」,這兩種懺悔,都不能缺少。首先必須發露,把自己的過失統統發露出來。發露,就是說出來,希望佛法僧三寶、一切善神、一切善知識,為自己作證,這就是「事懺」。所謂「理懺」,就是觀罪性空。一切法都是緣起,善法是緣起、惡法也是緣起,其本性是空性。罪也是空性,悟到空性就能滅罪,這稱為「理懺」。「觀」就是思惟,在道理上、事理上懺悔,觀罪緣起,緣起性空。

  舉例來說,今天偷了一枝鋼筆、或是偷了一個筆記本、或是拿了一本書……總之,是不告而取。突然發覺了:「我為什麼去拿人家的鋼筆?去拿人家的書?」現在覺得很慚愧、很懺悔。先要有這一種悔過的概念,然後點三支香,在佛前發露、禮懺。禮懺時,或是拜《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拜《千佛懺》,乃至於拜經都可以。佛法裡面的懺法很多,無論拜什麼懺,都是屬於「事懺」,在事相上懺悔。

  事懺也有種種標準。譬如誦經,應該要誦多少部,或誦一百零八部,或誦三千部;持咒,持三十萬、四十萬、八十萬遍……或者是拜佛,應該拜多少拜,都有一個標準。看罪是輕、是重,懺悔的標準就不一樣。但不管是什麼標準,都屬於事相上的懺悔。

  在事相上懺悔之後,認為這樣未必能夠滅罪,所以再進一步理上懺悔。如何在理上懺悔?靜坐時觀罪性空。以前面的例子來說,偷了一枝鋼筆,自己靜坐時就想:我今天在某間教室偷了一枝鋼筆,這枝筆是放在某一張桌子的抽屜裡。想了以後,觀察這間教室、桌子是緣起、是空性。教室是由很多條件組合起來的,有水泥、鋼筋、水分、木料、人工……把這些分析了之後,教室在哪裡?析空了。

  桌子是木頭做的,把每一根木頭拆開,變成了木板,桌子也不存在了。這枝筆是從桌子的抽屜裡拿出來的,就再觀想,這個抽屜是木板、鐵釘、人工組合起來的,木板歸木板、鐵釘歸鐵釘、人工歸人工,統統歸還到一個定點了,這個桌子的相就沒有了,所以桌子也是空。

  繼續分析這枝鋼筆是張三的,就思惟張三也是空。人是物質(地、水、火、風)和精神(受、想、行、識)的組合,都是虛妄的。所以,張三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是受、想、行、識四大心理狀態的假合,張三也是空。

  再觀這一枝筆也是種種物質的組合,把這枝筆一分開,筆的相貌也沒有了,所以,筆是空、桌子是空、教室是空、擁有這枝鋼筆的人也是空。然後再觀自身,能拿的這個人、能偷的這個人也是空。自己也是四大假合,頭髮、指甲、骨頭,屬於地大;身上的熱量,屬於火大;身上的血液、尿液……屬於水大;出入息,屬於風大。地大歸地、火大歸火、水大歸水、風大歸風。

  此外,時間是空,空間也是空。為什麼時間是空?假使是白天偷的,白天也是虛妄的。台灣現在是白天,美國就是晚上;人感覺是白天,很多動物、很多眾生在白天卻看不見,所以,白天、晚上都是空,時間是虛妄的。又如,人間的時間和天上的時間完全不一樣,四天王天一天,人間是五十年。以人間來講,人覺得一天的時間很短,很多動物卻覺得這一天就像過了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這麼長。這樣去觀察,時間也是空,也是虛妄不實的。以空間來說,內外也是虛妄的。站在教室裡面看,教室是內;如果站在教室外面,外面又變成內了。所以,空間也是虛妄不實、是緣起性空。

  這樣一分析,一切畢竟空寂,誰在造業?誰在受罪?哪裡還有罪過?什麼罪都沒有了。在分析的時候,若能能所俱空,觀罪性了不可得,當下就是空性。這屬於理懺,在理上懺。一切諸法畢竟空寂,所以罪性也是空寂。

  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不要誤以為:「這麼簡單!那我可以偷也可以搶,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做了!做了以後再來事懺、理懺,這樣不是很自在嗎?」假使有這樣的預設立場,就是明知故犯,這樣子懺悔就沒有效果。所以,做錯了事,不是故意去犯的,而是習氣很重,自己糊塗,沒有注意。犯了以後,確確實實知道慚愧、懺悔、改過,用種種方法來滅除自己的過失、滅除自己的罪業,這樣懺悔才有效果,否則就沒有效果。

  理,就是要觀察這一件事情緣起性空,一切善惡諸法皆無自性。既然無自性,善法不可得、惡法也不可得,能所俱空,罪也是不可得,這就屬於理懺。理懺,就是觀行。所以,事當中有理、理當中有事,事懺之後再加理懺,理懺之後,又在事相上懺悔,這樣合併起來,就「無罪不滅、無福不生」。「罪」懺悔清淨了,福德就現前。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6866001